
新华社合肥5月31日电 题:“排头兵”迸发新活力——苏滁高新区践行长三角跨省合作见闻
新华社记者姜刚、刘诗平
长三角地区项目多了,政府服务效率高了,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足了……5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苏滁高新区,作为长三角地区苏皖两省先行先试、跨省合作的载体,这里处处迸发加速发展的新活力。
苏滁高新区全称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中新集团与滁州市政府共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合作共建的项目,也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记者在生产雨刮器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看到,偌大的注塑车间内机器轰鸣,但只有少量的工人在忙碌着。“两年前,公司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用工量减少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说,原来1人只能操作1台机器,现在能操作7台机器,产品合格率从95%提高到约100%。
七年前,这家公司从上海转移到苏滁高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研发中心在上海,模具加工在浙江,生产基地在安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户从自主品牌车企扩展到合资品牌车企,这段时间,上海等地的车企纷纷找我们合作。”张伟兴告诉记者,公司决定追加投资进行二期建设,很快将投产运行。
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足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越来越多。今年1月至5月,苏滁高新区共引进项目19个,其中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16个。
据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介绍,该区2012年开工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产业先行,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7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目前投产企业120多家。
“我们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坚持破除瓶颈,打造机制创新先行区。”周仁君说,该区创新实行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合作运行机制,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创优营商环境上,苏滁高新区探索行政审批封闭运作的服务模式。该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钟子平说,今年1月,该区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以跨城市企业开办等证照审批办理为重点,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
政府服务效率高了,换来的是企业建设和发展“加速度”。
生产基地从苏州工业园区转移至滁州的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从事光电半导体元组件之“一条龙”生产制造与研发营销,创造了9个月时间从开工建设至投产的“达亮速度”。
“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我们不仅建设速度快,发展速度也很快。”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湾湾说,该公司2018年4月投产,当年就实现营收3亿多元,去年实现营收近13亿元。“下一步希望在滁州市建立相关产业链聚落,实现多元化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滁高新区践行跨省合作的“新种子”已萌发新芽、茁壮成长。今年1月至4月,苏滁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5.3%。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对2024年质量公益活动作出贡献的部分会员单位予以表扬的决定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提名工作暨2025年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品牌故事大赛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第三届(2025年度)“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同意上海利扬创芯片测试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单位会员的决定
- 【上海】关于同意王立斌等19位个人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个人会员的决定
- 【上海】上海首席质量官评价专业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首席质量官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公布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