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知新觉: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深刻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统筹好产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产业扶贫制度,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产业扶贫是其他扶贫举措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实施产业扶贫有助于提高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一是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二是聚焦项目实现资金精准投入、精准使用。改革扶贫投入方式,保证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带动、脱贫任务精准量化、落实到户精准受益,进一步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支持和激励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更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四是重视先进模式引领推广。在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互相帮扶、科技引领扶贫和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能复制、可推广、效益好的经验和做法。
推进产业扶贫,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一是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建立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对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投资的前置条件。鼓励开展股份合作,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可以折价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增加贫困户的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有关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二是推广订单帮扶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共同开发特色产业,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三是通过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撑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支撑体系等,完善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撑保障体系。
(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1日 07 版)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对2024年质量公益活动作出贡献的部分会员单位予以表扬的决定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提名工作暨2025年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品牌故事大赛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第三届(2025年度)“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同意上海利扬创芯片测试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单位会员的决定
- 【上海】关于同意王立斌等19位个人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个人会员的决定
- 【上海】上海首席质量官评价专业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首席质量官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公布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