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中国国际工博会质量创新论坛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隆重举行
由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质量协会承办的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质量创新论坛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11月3日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经济下的质量与质量影响力”。
本届会议得到国家质检总局,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本届会议召开之际,正值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等新科技浪潮席卷而来,每个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质量如何创新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成为题中之义。
论坛上,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等质量组织,国务院研究机构在内的权威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等,与近300名代表展开了演讲、交流、对话。上午的会议重点聚焦互联网经济下的重大变革,进行质量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和共享;下午的会议热点聚焦在“中德质量发展论坛”,如何强化以质量为底蕴的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成为热议的主题。
德国质量协会乌多•汉森会长演讲的“先进企业的新质量”,国务院参事张纲演讲的“中国制造的质量创新”,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任兴洲演讲的“互联网零售的快速发展与商品质量监管”,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国内检查部门主任汤姆•格瑞汉姆先生演讲的“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上海开源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刚演讲的“数据时代的质量管理”,中兴通讯质量体系总监师伟演讲的“现代质量和中兴通讯的实践”,中国商飞适航安全质量部副部长徐建强演讲的“系统设计与验证 确保大飞机的质量安全”,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公司总设计师张明海演讲的“绿色智能—全自动码头”等均引起了与会代表关注。
德国质量协会会长乌多•汉森认为,提升劳动力素质,是中国升级人口红利的主攻方向。德国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在论坛上演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实践”案例也证明,德国质量来自对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视,德国工匠精神与德国良好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转化到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升劳动力素质是重要途径。
对此,会议多位嘉宾也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质量职业教育与质量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国际质量科学院副院长拉尔斯•索尔奎斯特认为,不承担质量责任的员工,将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而基于培训与发展的良好雇佣关系,则可以创造价值。上海大学教授李明呼吁,未来制造中的“工匠”不可或缺,“新时代的工匠,应是有超凡专业技能、且对质量有极限追求的人。”他建议,应以标准与规范为抓手,开展质量之道的教育。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蒋家东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强化质量管理,要基于全球质量的风险治理观念,将质量要求传递到整个供应链,建设先进质量文化,加强质量知识培训。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示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