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质检建设五年综述
打造建设质量强国的科技引擎
——我国科技质检建设五年综述
□张文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是质检部门的突出特征,科技实力是质检部门的显著优势,建设科技质检是质检系统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质检科技大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质检总局党组正确领导下,经过质检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质检技术机构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环境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质检科技工作实现历史性跃升。
聚焦科技质检建设,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逐步建立。
全面规划质检科技发展,完善质检技术体系。发布《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技术体系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质检系统已建成覆盖全国的技术机构体系,质检系统拥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4个国家级研究院,批准建设国家质检中心563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408家,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组织制定并实施《口岸技术查验设施基本要求》,国门安全防护网技术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口岸查验与执法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质检系统拥有实验室面积达900余万平方米,拥有科研、检测仪器设备90万台(套),仪器设备原值近500亿元,一批高精尖检测设备投入使用。
做好科技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质检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积极参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相关工作,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以专栏形式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实施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写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纲要》。
质检创新成果突出,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大幅增长,承担国家级课题877项、省部级课题4681项。科研成果登记6924项,增长120%。1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境转基因产品精准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项获其他省部级奖励,获各类专利授权4437项。发表科技论文3万多篇,近千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认定20个质检科普基地,多部科普作品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
质量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成为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的有力支撑。
“哪一天中国质量技术基础上去了,中国的质量就上去了。”在2017年全国两会举行的“质量提升”专题记者会上,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这样对媒体说道。
五年来,按照质检总局党组部署,质检系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质量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系列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的举措得以生动实践,质量基础设施的作用正日益彰显,对质量发展的综合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NQI专项成为国家首批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部署及2016年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的建议方案》的总体部署。通过NQI专项立项,NQI的战略地位得到行业部门、科技界、产业界的高度认可,全国上千家单位参与研究。专项实施以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提升我国质量技术基础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撬动地方加大NQI科技投入,促进地方产业质量提升。联合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国家质量基础创新体系等5方面16条具体措施,形成中央、地方上下联动、协调推动NQI科技创新的工作格局。
五年来,全力构建同专业、跨区域、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国家质检中心技术联盟、检测联盟建设工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联合发展”为目标,探索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和协作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以专业为纽带,推动成立了纺织服装、汽车、家具、家电等9个行业领域国家质检中心技术联盟和供港食品、进出口酒类、煤炭、石油化工等领域15个检验检疫实验室专业联盟。各联盟在行业产品质量监管、风险监测、科研合作、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撑和保障。
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16年,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集聚区意见,2017年,两部门再次联合印发了支持集聚区建设的通知。按照相关规划,“十三五”时期将规划建设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质检高科技人才优势进一步凸显,质检技术机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质检总局启动海外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质检科技专家、高层次质检科技领军人才。目前,质检系统共有高级职称人才2.14万名,科技人才9.2万名。拥有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7人。“基准原子钟研究团队”和“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国计量院和中国检科院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成立质检总局第二届科技委,委员共计528名。其中包括由40名院士、2名国务院参事及3名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
建设质检科技资源平台,强化质检国际科技合作。编制年度质检科技资源发展报告,启用检验检疫实验室资源管理平台,与多所高校和多个部门分别共建质量科学研究院。建成4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6个质检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成全国标准化和特种设备两个科技协作平台。2013年,质检总局正式成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中美、中加科技联委会成员单位。建成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工作。
质检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出台《质检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0条意见促进质检科技成果与经济紧密结合。联合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指导意见,以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以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开展“科技委专家企业行”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面向“双创”,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印发《关于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仅2017年前11个月,质检系统技术机构共为53.6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减免委托检测费用8.3亿元,举办7900多场次讲座培训,免费培训企业人员24.9万人次。
地理标志产品在服务外交外贸、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扬传统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布我国首部《国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61个国外地理标志产品在华获得了保护。推动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纳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组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评价工作。截至2017年底,质检总局批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313多个,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近8000家,惠及上千万人。 《中国国门时报》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示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