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质量动态

德国专家点赞“中国制造”

——德国质量人士纵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者:上海市质量协会网 发布日期:2018-01-31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转载《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目前,中德贸易总额超过中国和英国、法国、意大利3国贸易的总和,占到中欧贸易的30%以上。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法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对华出口相当于其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


    中德贸易创造历史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制造德国制造两大世界知名制造的相互合作与相互补充。在中德质量交流活动的重头戏”——第三届中德质量论坛上,主题就是中国制造-德国制造,竞争还是共同利益?聚焦中国制造德国制造市场竞争,纵论竞争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质量合作  前景无限


    《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来,就一直被全球拿来和德国工业4.0”作比较,再到中国制造在提质升级过程中与德国制造的碰撞,中德之间可谓是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德国巴符州州务卿,州经济、劳工和住房部长卡特里娜·舒茨表示,德国企业历来是中国企业友好的合作伙伴,《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中国对质量的重视与投入,也带来了中德企业合作的商机,如自动化、数字化等方面和能源、物联网、环保等高技术领域。在巴符州,企业是创新主体,他们重视对研究的投入,相信高质量创新能为巴符州企业参与中国质量发展提供机遇。


    德国议会议员、巴符州议会议长阿明·舒斯特认为,中德双方互有优势,德国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强,而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强大,近几年也越来越重视研发。事实上,中国制造+德国设计的模式将变得更加可行,上海的磁悬浮就是很好的范例。中德企业可以携手共同面对更为广阔的竞争。


    加强了解  保持坦诚


    尽管现在德国制造风靡全球并被市场看成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如果翻开其发展历史,德国制造在起步阶段同样步履艰难。舒茨指出,由于德国企业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严格控制质量等原因,一战前后,德国制造已经摆脱低级货名声了。这段历史可能也是中国企业对德国质量发展历史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中国制造也在国际上赢得了物美价廉的声誉,但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针对质量方面的假冒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做文章。对此,德国曼奈柯斯公司总裁克里斯托夫·曼奈柯斯强调,哪个国家都存在侵权问题、仿冒问题,并不是只有中国有这样的问题,关键是看该国的司法体系能否公正地保护受损害的一方。


    德国工商会(AHK)大中华区总经理萨冰·迪特迈尔认为,德企在华投资的绊脚石是缺乏信心和准确的信息,缺乏对中国体制、法律法规的了解,对中国市场没有基于大量数据的了解分析。因此,不论是中德两国政府,还是两国的专业服务机构都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帮助企业决策。


    舒斯特透露,现在德国一些企业担心知识产权的泄露,不愿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他认为这是不对的,两国在合作过程中应保持坦诚。历史上,德国与日本的合作也经历了相互怀疑、防范,但后来有了很好的进展。因此,他希望德国企业能够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摈弃贸易保护的旧思维,并支持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