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一,陆家嘴人民路隧道浦东往浦西方向进口处,一辆白色小轿车竟在隧道口倒车撞上隔离墩。这起小事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给道路交通带来大麻烦。事故发生的同一时间,正在事发地附近巡逻的民警接到指挥中心指令,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处置事故并对车辆违法行为作出处罚,道路秩序很快恢复。发现这起交通违法行为的是浦东公安分局“五隧一桥”交通状态研判系统,它作为智慧交通建设项目之一,已试运行一年有余。
优化晚高峰岗位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虽占地仅26平方公里,却是浦东道路条件最复杂、交通流量最高的区域。核心区域小陆家嘴及两翼,沿黄浦江密集分布着复兴东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大连路隧道以及杨浦大桥6座越江设施,上下班高峰拥堵是常态。为提升区域通行效能,2018年11月,负责管辖该区域的浦东公安交警支队一大队启用“五隧一桥”交通状态研判系统。
记者日前来到浦东交警支队一大队综合指挥室,房间内硕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各重点路口画面,隧道流量、路段饱和度、停车位实时数量等数据尽数掌握。屏幕中央,“五隧一桥”交通状态研判系统正显示小陆家嘴和延安东路隧道、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的实时分析指标,并对比历史数据,辅助交通管理人员引导区域交通。从屏幕上看,延安东路隧道当天进入浦东车流量与历史数据持平,交警可据此优化调整晚高峰岗位。
减少找车位的无效流量
车主们常有体会:驾车进入市中心,往往要兜几圈才能找到车位,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交通负担。在小陆家嘴区域,这一难题因智能化的交通研判系统得到有效解决。屏幕中央,国际会议中心、正大广场、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随着工作人员操作不断切换,一张小陆家嘴地图上,密集分布着区域内多个停车场的实时停车位数据,通过与小陆家嘴停车诱导系统互联互通,交通管理者实时掌握公共停车泊位饱和情况,优化管理、引导,减少为寻找停车泊位反复在区域内行驶的“无效”流量。
“目前智能研判系统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为陆家嘴‘绿色交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马韵飞说,交警部门打算将这一系统覆盖世纪大道全线,与已投入使用的智能信号灯系统结合,进一步提升这条浦东交通“动脉”的通行效能。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对2024年质量公益活动作出贡献的部分会员单位予以表扬的决定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提名工作暨2025年质量技术创新活动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市质量品牌故事大赛的通知
- 【上海】关于开展第三届(2025年度)“上海质量工匠”培养选树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同意上海利扬创芯片测试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单位会员的决定
- 【上海】关于同意王立斌等19位个人加入上海市质量协会个人会员的决定
- 【上海】上海首席质量官评价专业委员会关于发布2024年首席质量官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公布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