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张江科学城外籍人士高峰时超2万人 “小联合国”严防疫情输入
2020-03-07 来源:解放日报

  眼下,严防疫情境外输入广受社会关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张江科学城,也在“360度无死角”做好防控工作,守护全体居民的健康。

  昨天上午,记者在张江镇阳光花城小区门口看到,两侧防疫执勤的保安防护装备齐全,保安室门口贴了大大的一张海报,用中英韩日四国语言提示“来沪人员在此登记”,一旁贴着返沪人员登记二维码,以及韩日意伊四国护照的样本。旁边的登记台上,还摆放着四国语言的健康信息登记表、告知书。车道的另一侧,则拉着醒目的四国语言提示横幅。

  张江拥有数百家外资企业,常年居住在此的外籍人士就达上万人,如果加上临时来张江办事的人员,高峰时张江外籍人士总数超过2.2万人。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讲着不同的语言,让张江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联合国”。在防疫这样的特殊时期,外籍人士众多也给有效防控带来了挑战。

  “我们首先在语言关上做到信息畅通无阻。”张江镇社区建设和服务办主任、防疫办副主任唐汁说,“昨天晚上,我们已经翻译并准备好了多国语言的健康信息登记表、告知书等资料,还制作了不同国家的护照样本,在各小区门口张贴。”目前,张江镇防疫办涉外小组有四位成员,如果社区居委有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向他们求助。“我们还向全社会招募外语志愿者。”涉外小组组长李春燕补充道,“今天就有志愿者帮助解决了一位意大利居民的问题。”

  2月29日,对于从韩国返沪的徐先生来说,记忆犹新。“您好,您这是刚回沪吗?请测一下体温,然后扫下这边的二维码,谢谢!”拉着行李箱的徐先生正准备进小区,就被门口的“红马甲”给拦了下来。徐先生是韩国人,不会中文。没想到一旁的居委社工孙娜娜“挺身而出”,用韩文和徐先生流利地交流了起来。她不仅在韩国做过5年的汉语老师,而且又是韩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一番了解后,孙娜娜得知徐先生刚从韩国回来,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了居委,并做好登记工作。之后,孙娜娜二话不说,主动要求换上隔离服,与张江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起进入徐先生的家,协助翻译,当天的测温工作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当天晚上,徐先生的微信聊天记录还出现暖心的韩语版“温馨提示”。

  作为韩语专业硕士,孙娜娜随后被防控办抽调至涉外小组,为张江地区韩国返沪家庭服务。目前,她已经联系了4户韩国返沪居民,“我们彼此都留了微信和电话,他们每天上报两次体温,有什么需求也可以随时告诉我。我们会安排社工及时为他们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如今,越来越多像孙娜娜这样,有外语技能的普通人加入到了张江疫情防控工作中。

  除了克服语言障碍,精准信息排摸也非常重要。阳光花城1327户住户中,外籍住户有近120户。通过与公安等部门联动、加强物业管理、小区门口二维码扫描等各种形式,不漏掉一位返沪居民。

  疫情之下,张江镇境外人员服务站也发挥了作用。刚开始,不少外籍人士不知道该怎么预约口罩。涉外社工主动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中告知预定方式,并耐心指导或代劳预约,让外籍人士及时拿到口罩。有外籍居民返沪后不知道如何居家消毒,涉外社工解释了消毒的相关流程、小贴士及注意事项。现在,这些社工又行动起来,及时向相关外籍居民宣传入关申报、居民区登记、居家隔离等信息,成为外籍人士在张江科学城安心工作生活的“最佳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