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市政协举行常委会议 专题议政建言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
2020-04-30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探索设想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一网统管’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开创了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经过一段时间调研,不少政协委员取得了这样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如何全面推进以“一网统管”建设为标志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不断打破数据壁垒,实现社会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制度和规则确保数据安全规范使用?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常委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加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言献策。

  让数据成为城市运行有价值资产

  “一网统管”进展如何?会前,市政协社法委牵头开展了广泛调研。调研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上海充分利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成了城运系统1.0版,推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运行基本体征指标体系,直观反映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城”;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等领域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初步实现“一网管全城”;创新研发了城市管理风险洞察、玻璃幕墙坠落风险预警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在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数据壁垒问题。”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主任李红在发言时说,目前,“一网统管”以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和应急处置系统为基础,各条块业务系统尚处于互不相连的树状结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互联互通互融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网统管”整体功能的发挥。

  市政协常委马益民认为,“一网统管”最重要的是数据,要让数据这个最活跃的要素成为城市运行有价值的资产。要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和趋势预判,需要构建起城市运行的“神经元”系统。他建议,加强跨领域大数据相关性分析和研究,用相互联系的视角和管理手段分析研判趋势、联防联勤联动,确保各类对象数据和管理力量不分散、紧耦合。

  让使用者真正“能用”“爱用”

  上海提出“一网统管”以“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价值取向,得到政协委员普遍赞同。他们认为,在“一网统管”推进过程中,应当以“使用者第一”作为数据资产统一管理和平台功能迭代的出发点,让使用者真正“能用”“爱用”。

  根据“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架构,99%的事项需在基层处置。委员们认为,在推进“一网统管”中,切实为基层增能减负至关重要。市政协委员姬兆亮说,专业部门和基层可以分别打造各有侧重的多样性应用场景布局,形成以智能化应用场景为支撑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委员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各地区应把“一网统管”放在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慧政府的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逐步将“一网统管”从聚焦城市运行和应急处置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三大领域拓展和延伸。市政协常委陆敬波建议,将劳动关系领域相关数据纳入“一网统管”建设运行体系,推进“一网统管”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职工群众需求。

  数据安全问题亟需立法规范

  会上,“一网统管”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李红认为,要进一步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按照数据治理的要求,对数据管理运用及主体行为予以规范。加强隐私保护和安全审查,确保数据安全。

  市政协常委蒋浩建议,对于涉及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不宜公开的信息,坚持最小范围、“一数一源”及关联性原则,明确采集程序、主体及储存方式。如何确保数据采集在法制框架内进行?蒋浩建议,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开展数据应用项目之前,对数据采集、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技术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定级,并出具数据安全保障意见。不少委员认为,要率先制定出台“一网统管”工作的地方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对市、区、街镇三级应用平台的业务流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建设标准和应用标准等予以规范,特别是对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问题,需要立规依法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