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10-29 来源: 人民日报

  翻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绩单,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6%;建成公园超过1000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人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人民底色和民生温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这条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映照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标注经济特区的发展逻辑、动力源泉和价值指向。从第一个正式打破“大锅饭”,到第一个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从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养老保险全覆盖,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深圳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人民生活改善的“加速度”。也正是因为不断擦亮发展的民生底色,为更多人搭建梦想成真的广阔舞台,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推动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经济特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如何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特区要肩负起先行先试的使命,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生活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就拿住房问题来说,近年来,深圳率先推出“二次房改”,按照市场商品房占40%左右,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各占20%左右的供应结构,构建“4+2+2+2”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计划至2035年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聚焦民生关切、坚持问题导向,以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作为发展突破口,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果说“一切为了人民”回答了经济特区发展的价值指向问题,那么“紧紧依靠人民”则回答了力量源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尤须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济特区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经济特区的活力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无数个体打拼奋斗出来的。经济特区打开了国家的一扇窗口,也为人们提供了创业发展的机遇。农民离开家乡,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经济特区的生产线上;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创造的浪潮,到经济特区追求梦想。改革的年代是激情和梦想的年代,是奋斗和创造的年代,无数蜿蜒细流激起层层浪花,共同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奔腾洪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就要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

  深圳莲花山公园有一道远近闻名的人文风景:每逢周日清晨,很多市民就会自发汇集到莲花湖边纵情放歌——歌唱祖国繁荣,歌唱美好生活。这样的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几代人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得来的。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经济特区一定能一往无前,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