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张江一批中外企业业绩逆势上涨
2020-03-01 来源:解放日报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许多企业都遇到了难题:超长假期,还未到岗的员工,难以把握的市场需求,都预示着一切回到正轨,仍需一段时间。

  但在上海,也有一些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业绩反而实现了“逆势上涨”,甚至一跃成为明星企业。浦东张江钛米机器人就是这样一家迅速蹿红的公司,在最火爆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开着小车,拿着现金,在公司门口排起队求购医用智能消毒机器人,甚至连样机都不放过。

  张江科学城内像钛米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他们不但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谋得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一个月的订单比过去一年还多

  浦东丹桂路899号,张江国创中心二期,汇聚着一批创新性的高科技公司,钛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整个钛米公司的底楼,是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展示厅,里面陈列着十几款医用智能机器人,均由钛米自主研发。对公司市场总监马夏怡来说,最近有一点点小遗憾,因为目前在网上最火的钛米智能消毒机器人却没能在展厅呈现。“销售太火了,全国很多医院都打来电话求购,我们连样机都卖出去了。”如今,马夏怡每接待一批参观团队,都只能和客户打招呼,邀请他们看视频来和消毒机器人“见面”。

  此刻,在武汉多家定点医院,这款机器人正大显身手。消毒机器人身高1米左右,呈圆柱体,它能按照电脑设计,自动出入医院的隔离病房、门诊室、手术室,并按照不同的需要,对周边环境和物品,实施紫外线、超干雾化过氧化氢、等离子空气过滤三种模式消毒,其自主消毒的效率是过去人工消毒模式的6倍。更关键的是,机器人消毒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接触,在隔离病房等特殊区域,尤其有用,因此成为医护人员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疫情发生以来,钛米已经将十几台机器人发往了武汉,并派遣三名工程师驻扎在武汉各大医院,随时提供售后服务。马夏怡说,目前的市场需求是“脉冲式”的,过去的一个月,钛米接到的订单比过去一年还要多。“公司从1月30日起就提前结束假期,全面复工,如今生产能力已经恢复到节前水平,能够保证一天生产10台机器人,一个月生产300台。”

  其实,在张江科学城,钛米只是一个“新兵”。2016年成立后,公司就瞄准了医务机器人领域,开发了大量以医院为场景的智能机器人,除了消毒机器人外,还有钛米自助发热初筛工作站、医疗物资配送和管理机器人,隔离病房陪伴机器人等。目前,这些医务机器人都陆续进入了疫情防控一线。

  有人会说,钛米是撞上了疫情的“风口”。但钛米创始人、“80后”CEO潘晶不这样认为,这位在武汉大学读了四年本科的创业者,首先对武汉有着深深的牵挂,在那里有他的师长和同学,因此每生产一台机器人,于他而言,都是回报武汉的一次机会。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疫情,智能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也是一个大趋势,在全球首创集成式消毒机器人,并率先在中国医院试用,这本身就是对趋势的把握和洞见。有了这些基础,钛米才能在抗疫中抓住发展机遇。

  如今,钛米已考虑扩大产能,计划在张江郭守敬路生产基地外,再投资建立第二、第三个基地,以迎接更大的市场机遇。

  “滴血”测试让病毒无处遁形

  同样在张江,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超生物)有望成为又一家被人熟知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因为他们研发的“新冠病毒(2019-nCoV)IgM/IgG总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只需一滴血,10—15分钟就能让病毒无处遁形。

  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检测一直备受关注。但现有的核酸检测试剂盒需要在专门实验室、专用PCR检测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操作繁琐、耗时长,更不能满足大量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排查诊断的检测需求。另外,对采集样本的医护人员来说,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芯超生物于1月29日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抗体(POCT)快速检测试剂盒,运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实现对人体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总抗体的体外定性检测,加样后10—15分钟内就可以观察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上报国家药监局,完成快速审批后,将可以方便、快速地用于各大医院,通过抗体检测与核酸等其他检测方式联合应用,可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新冠肺炎的辅助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芯超生物总经理郜恒骏教授说,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不需要专门的仪器,也不需要专业人员,就像在家测量血糖一样方便,“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一般人都可以完成”。目前,这款试剂盒已经在武汉协和、湖北襄阳及浙江台州等医院完成了558例临床试验,特异性达到了98%以上。“这是严格完成临床试验,并由上海主管部门推荐的新冠病毒总抗体快速试剂盒,期盼尽快上市,造福更多的病患。”

  芯超生物是上海市国资委科创投集团旗下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际控制公司,专注于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学科建设、转化研究与个性化精准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投入到核酸病毒与抗体快速检测两类试剂盒研发工作中,1月27日向全国各地医疗单位捐赠了2万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1月28日在上海科创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又向全国各地医疗单位第二批捐赠价值300万元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如今,全国114家医院采用了芯超生物研制的核酸试剂盒,解决了国内诸多医院的燃眉之急。

  而对芯超生物来说,这场“战疫”不仅锻炼了研究与转化部门队伍,也打响了中心、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未来广阔的快速发展态势也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跨国药企在华业绩快速增长

  在张江,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跨国药企也主动承担起重任,或推出“慢病关爱计划”,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问题,或捐赠医疗物资和设备,显示出了大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与此同时,他们在华业绩也迎来快速增长。

  疫情发生后,强生、拜尔(中国)、飞利浦、欧姆龙(中国)、罗氏诊断、美敦力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外资研发机构和企业,纷纷捐款捐物。他们利用自己的医药资源,从全球筹集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检测设备,驰援全国各地。此外,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中国)、默克(中国)、勃林格殷格翰(中国)、赛默飞等公司也通过国内相关公益机构捐赠了超过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和资金,用于抗疫。

  积极投身抗疫的同时,很多张江跨国药企业绩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在华市场成为他们业绩增长的“助燃器”。罗氏制药旗下的泰圣奇联合化疗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免疫疗法,同时也是超过30年来第一个被证明给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明显获益的创新药。作为罗氏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标志性药物,泰圣奇2019年3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泰圣奇就在中国获批。对此,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评价说:这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加快新药审评审批的速度。

  2019年10月,历时3年、投资8.62亿元打造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正式落成,聚焦于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的研究与开发。疫情发生后,中心一直在满负荷运转,期待更多的新药创新成果能在中国诞生。

  不久前,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预中选结果公布,勃林格殷格翰的原研药莫比可成为中标产品之一。在最新的年报中,不少跨国药企高管均认为,纳入中国医保将为业绩增长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

  对于勃林格殷格翰而言,除了研发,生产也在加码:其全力打造的中国首个生物制药商业化合同生产(CMO)服务平台已经在张江准备就绪,正蓄势待发。同时,勃林格殷格翰已确定对生物制药基地进行产能扩容,预计扩建工程将于今年底完工。“现在,我们在浦东张江的基地订单已经排到了3年后,随着工厂的扩容,将进一步满足全球新药企业的需求。”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家立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