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势汹汹,面对未知许多市民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我有发热,但我没去过武汉,需要就诊吗?”“我喉咙疼,吃了好几天的抗生素,没有缓解,需要看病吗?”……
1月31日起,上海为解决市民求医问药需求,搭建“发热咨询平台”,首轮抽调全市五家医疗机构30名专家,第二轮抽调全市15家医疗机构85名专家,24小时不眠不休,用专业、敬业、科学的态度,在特殊时期解答市民疑虑,更抚平市民疫情期间焦躁的心。昨天中午,记者前往位于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一探究竟。
准备好的行军床却未曾用过
临近中午时分,徐汇区中心医院五号楼底楼,6名咨询专家还没来得及吃午饭。负责人市六医院许燕玲医生,此前援助摩洛哥,才刚回到上海,工作五天后,就被派驻平台。许燕玲介绍,“这里每天抽调5位专家轮流值班,早八时至下午四时一班、下午四时至深夜十二时一班,深夜十二时至早八时一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
这是抗击疫情另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一刻不停的电话,挑战着医生的体力极限。喉咙哑了、耳膜疼了、手臂举电话麻了……但许多医生没有一丝怨言。市六医院感染科汤正好医生,前日才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调出,当天又入驻平台负责咨询问诊;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董晓艳丽,本不需要亲自上岗,第一天却主动请缨,“儿科医生解答成人问题或许有困难,我先试试水,可以培训更多年轻人来。”市十医院贾小敏医生准备上第一个夜班时,她早早就来了,与同行切磋做准备如何“站好岗”;市十医院心内科李伟明主任医师,年资较高,“别考虑我年龄问题,中班、夜班我都可以。”许燕玲告诉记者,很多年轻的男医生担纲夜班,怕他们太累特意准备了行军床;但10天过去了,忙到行军床至今未用。
权威科学回答成为市民“定心丸”
所谓万事开头难,平台刚上线时,几乎每秒都有电话接进,上线首日后日均咨询人次依次为584、614、563、441、448、415……“前两日数据反映,市民情绪比较焦虑,咨询发热者占比25%。”许燕玲说,随着媒体普及推广,如今发热咨询占比达三分之一,我们希望热线能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为让市民获取权威、科学的线上咨询答案,记者看到,专家团队接受培训后,桌上的胖大海来不及喝一口,手头还放着两本手册:长达50页的新冠肺炎防治知识问答、全上海发热门诊地址及电话。
“上线10天,因咨询平台及时前往就诊、最终确诊的病例有好几个”,许燕玲娓娓道来,“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阿姨来电,她心脏不适,又不敢去医院怕交叉感染。我们做了一番科普,并告知她前往医院的注意事项,老人放心地挂了电话。”从数据来看,半夜里打来的电话,很多都是女同志,格外焦虑,咨询专家在开出科学处方后,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许燕玲告诉记者,根据后台大数据分析,下一步还将率领团队持续改进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