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举行
2020-04-27 来源:解放日报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时,称赞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昨天,由市委宣传部、杨浦区委联合主办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杨浦滨江举行。

  与会者认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价值取向、治理主体、目标导向、方法路径和战略格局,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城市建设不能只见建筑不见“人”

  城市建设和治理“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了城市的属性,也决定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

  “城市建设和治理之要在于民。”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在视频发言中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治,人民城市人民享。“过去,我们的一些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心目中只有‘建筑’,没有‘大写的人’,城市越来越大了,但‘人’却越来越孤独了。”他认为,未来应打造“精致城市”,更加重视城市建设“人”的维度,因为“人”是什么样的,“城市”就是什么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期。现在,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近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城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些都对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是对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深刻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在新时代城市理论中的运用和发展,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让群众感到得益、受惠、满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是一个口号,需要体现在从规划、建设到具体政策举措的方方面面。要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创新探索中感到得益、受惠、满意。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城市治理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应该成为城市治理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坚持这一思想,就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市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的城市治理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让群众过得更幸福。

  从古至今,不同社会形态曾出现各种城市理念。复旦大学教授刘建军认为,“人民城市”理念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属性,“人民城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城市最为耀眼的精神标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系中赋予城市以新的特质和使命。这与古代世界把城市视为权力聚集地、资本主义世界把城市视为财富聚集地的城市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一全新理念并不是空泛的,它在现实中的实践空间就是社区。社区是治理的基层单元,其治理成效对于人民城市的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创造更多“当代遗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也对各国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这方面要走出一条新路来。与会者认为,作为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首个亲临考察的城市治理区域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阐发地,杨浦有责任有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在全市率先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指出,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背后体现的是科技创新、城市复兴和社区治理的三个先行。“当代遗产是比历史遗产更有价值的遗产。”他表示,今天我们手头正在做的事,有可能在未来就将成为宝贵的遗产。因此,杨浦滨江要继续加强科创、金融、人才等要素融合,并进一步辐射到城市内部,激活城市整体资源。

  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指出,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应致力于增强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提升人民城市的治理能力,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把群众的向往作为治理的方向,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治理的追求,把群众的痛点作为治理的重点,把群众的感受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标尺,努力创造更多生动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杨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