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370米“浦西第一高楼”破土而出 “贴”着地铁站挖出37米深基坑
2020-04-13 来源:解放日报

370米“浦西第一高楼”破土而出
370米“浦西第一高楼”破土而出

  日前举行的徐汇区2020年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的徐家汇中心项目公布了最新施工进度。2023年底,这座370米高的未来“浦西第一高楼”将竣工,标志着上海市中心又一座超大城市综合体即将揭开完整面纱。

  记者日前来到徐家汇中心施工现场探营,项目工地1000余名建设者正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今年8月底前,高220米、总计43层的T1塔楼将完成结构封顶。年底前,高370米、总计71层的T2塔楼核心筒将建至34层,所有基坑结构出零,进入施工建设加速期。

  最深处造了8道支撑

  施工现场负责人曹琛向记者坦言,徐家汇中心是他从业23年来遇到的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不仅规模庞大、元素丰富,且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区域,在三条繁忙的轨交线路“头顶”开建超大工程,放眼世界范围也并不多见。

  曹琛和同事们遇到的难点从一堵墙开始。“市民每天进出车站坐地铁,但大家都不知道,我们的工地在地下跟轨交11号线共用了一堵墙。”“贴”着地铁站施工,让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成为与项目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也使平日里再普通不过的施工操作多了份讲究。“抽水就要‘省着点抽’,工地旁边专门加盖了回灌井,就是为了防止地铁沉降。”曹琛介绍,由于上海地下水水位偏高,因此深基坑施工都会有抽水环节方便下一步作业,水位越低越便于现场施工。“但现在我们都严格遵循按需抽水,如果地铁检测数据出现波动,还要马上把水回灌到地下。”

  “基坑”,是曹琛在采访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他告诉记者,徐家汇中心最深的地下6层结构,其基坑深度达到37米,是目前上海所有民用建筑中基坑深度最大的工程。“再深一些的就是地铁盾构、地下变电站这些市政工程了。”而在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开挖如此深的基坑,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徐家汇中心虹桥路地块的地墙拥有7道混凝土支撑,最深部位更是破天荒地建造了8道支撑结构。而一般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最高也只动用了4道支撑。

  这还只是挑战的开始。今年7、8月间,徐家汇中心将迎来又一个关键节点:在5小时内,完成轨交9号线上方一块约60平方米底板的开挖和浇筑。“从开挖到加混凝土和钢筋,再到恢复原样,必须一气呵成,清晨第一辆地铁出发前要完成全部施工。”这一近在眼前的挑战,如今是曹琛和同事们最期待也最关切的焦点。

  疫情是考验也是检验

  疫情发生后,徐家汇中心项目工地第一时间配备了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防疫“硬件”。但春节之后如何根据防控要求有序地复工复产,对搞建筑出身的曹琛来说还是头一遭。此时,徐汇区建管委、区重大办和徐家汇街道等各相关部门纷纷为项目工地支招,帮助工地分批次进行复工复产。

  2月28日,徐家汇中心项目施工方向徐汇区提交复工申请。三天后,徐汇区建管委等部门就前往现场进行检查。“项目当场通过验收,当天就拿到了正式复工通知。”但曹琛和同事们紧接着遇到了下一个难题:工人们还未回沪,工地只能复工,无法复产。于是,项目组的精力马上转移到前往各地接回工人。3月15日,400多名已经完成14天健康观察的建设者集结在徐家汇中心,项目最主要的T1和T2塔楼开始恢复施工,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复产阶段。“通过压缩工期、增加工人和设备,把疫情对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曹琛说。

  建筑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和建设效率大大提升。曹琛告诉记者,最快今年7月,工地就将迎来一座集成塔吊、人货梯等设备设施于一体的液压钢平台,待塔楼核心筒建设到7层楼高时就能安装。“这样进度就更快了,最快一个多星期就能建设一层楼。”全新的钢平台不仅方便运送建材,也为建设者提供了更安全的作业平台,“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给城市建设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