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恢复开放首个周末游客超过39万人次 上海公园加强防疫“迎考”
2020-03-16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昨两日,上海公园恢复开放后的首个周末,所有已开放的城市公园共接待游客39.26万人次。其中,昨天接待游客24.48万人次,比上周六增加近10万人次。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世纪公园等公园昨天的游客量均超过1万人次,共青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世纪公园已经连续两天游客量破万。春光明媚、公园恢复开放的知晓度提高等因素是公园游客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各公园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应对大客流。

  减少人群聚集办法多

  昨天9时35分,古猗园南门门口,大约10名游客被挡在测温通道外。游客扫描二维码,快速办理随申码并出示后,方可进入测温通道。

  古猗园园长吴松表示,开园两天,园方发现游客没有办理随申码是最普遍的问题。原来把随申码办理提示挂在测温通道内,容易导致游客停在通道内办理随申码,产生通道阻塞、人员聚集的风险。古猗园增派管理人员值守的同时开放南门和北门,增加通行效率。

  10时10分左右,古猗园迎来上午最忙碌的时候,四五十名游客排成一行。由于组织有序,办理好随申码的游客1分钟便已通过测温;没办理随申码的游客,排队出示身份证并登记个人信息后,最多10分钟,也顺利入园。

  在共青森林公园和辰山植物园,一种自制贴纸成了加速通关的秘诀。记者在该园的登记台上看到,工作人员拿出一些红框白底的贴纸,在写上游客的相关个人信息后,将它们贴在游客的身份证或年卡、月卡背面。之后,这些卡就成了“速通卡”,登记过一次的游客日后再入园,只需出示“速通卡”就能快速入园,以减少公园门口人群聚集等待查验的隐患。

  在辰山植物园,类似的做法也用来减少中老年游客重复排队登记的时间。不少中老年游客不擅长操作手机,不会申请随申码,一般都用出示身份证或年卡、月卡等传统方式来通关。

  餐厅提倡“北欧式”用餐

  关门歇业48天的上海古猗园餐厅昨天9时恢复营业。10时50分,餐厅三分之一的空间已经坐了客人,不时有游客通过门口的测温进入大堂点几笼小笼。

  “一家三口的话,最好隔开一个位置坐。”服务员将每一队游客引导至不同的桌面,并建议他们采用“北欧式”用餐,如果顾客点了菜,还提醒他们使用公筷公勺。

  每一桌顾客用餐结束后,保洁人员会用浸湿了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桌椅,再用消过毒的干抹布擦干。餐厅负责人李建钢说,餐厅大堂如果接待的顾客量达到满负荷的80%左右,餐厅还会启动备用的点菜区和包房,分流顾客。

  “开门一个半小时,卖出100多笼,大概是以往周日销量的三分之一。”李建钢说,受到食材采购的限制,餐厅目前只提供鲜肉、蟹粉、虾仁3种口味的小笼,以往用时令食材制作的“季节性小笼”暂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