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经过多学科配合精细化诊疗综合施治 4例重症病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2020-02-23 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早晨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16例新冠肺炎患者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护理康复出院。值得欣慰的是,出院患者中,有4例重症。65岁的陈先生,是4例中的一位,“之前回过一次老家湖北襄阳,当时就有点发热和轻微咳嗽,在这里,我得到医护人员悉心的照料,他们的敬业精神,也是我康复的力量!”

  “谢谢每一位医护人员”

  陈先生1月21日返回上海后,没有回到自己的住所,而是直接去了医院,经检查住院。1月26日确诊后,他便直接被转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到昨天为止,陈先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经住了28天,“前期是比较困难的,有十几天一直在床上待着,我的生活起居全部都是医务人员在照顾。”医务人员对陈先生细致周到的照顾,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更是他康复的力量。

  昨天阳光明媚,大太阳底下,陈先生显得气色红润,“感谢医务人员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的病情好转比较快!今天出院了,我非常高兴。”临走时他还送上最质朴的祝福,“感谢公卫中心所有的医护人员,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平安健康,早日和家人团聚!”

  52岁的施女士,也是4位重症病人之一,她与父亲都是确诊患者。因为发热咳嗽去看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施女士有心脏病,经过抢救和逐步治疗,从重症病房转入轻症病房直到出院。“开始情绪不好,不过,这里的医生护士一直给我打气,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要谢谢每一位医护人员!”施女士说。

  一同出院的,还有76岁来自武汉的田阿婆。她精神状态非常不错,连声称赞,“我在这里被照顾得非常好,医生和护士都很负责任,很有耐心。”从确诊到出院,田阿婆接受治疗29天。田阿婆对记者讲了住院经历:春节前从武汉到上海,准备在儿子家过年,当时只有一点点喉咙痛,并无发烧,因为家里不放心,去松江一家医院就诊,CT显示肺部异样,她被送到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环扣一环,一点没有让我们在外面吹风。”

  事实上,田阿婆本身有不少基础性疾病——30多年的糖尿病,心脏也不好,还中风过。“医生跟我说,不用急,慢慢恢复。”田阿婆说,多亏医生一直为她加油打气,帮助她渡过了难关。现在她在武汉的家人一切安好,女儿、儿子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后,目前都出舱了。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治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科主任医师沈银忠表示,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诊治。在他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例,相比非典时期,患者肺部纤维化没那么严重。救治的“上海经验”主要有三点。首先,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每个患者病情、尽早发现疾病变化,做到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其次,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精细化设计诊疗方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综合施策。再者,临床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应用多种新技术。

  专家同时提及,目前,上海对痊愈出院患者的“把关”标准除了呼吸道正常、核酸检测阴性外,胸部CT影像学的改变也必不可少。如果影像学上病灶没有完全“好透”,可能提示病毒还存在。目前第五、第六版国家版诊疗方案已将这一标准列入其中,上海的影像学“把关”标准比国家版实行得更早一些。

  记者同时获悉,当前上海诊疗专家共识还在调整,预计近期可出台。针对大家关心的是否有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专家认为,羟基氯喹等药物确实得到较好临床验证,期待未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