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上海至今共派出九批164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他们用精湛医技、血肉之躯在武汉多家医院夜以继日挽救生命,他们送去上海高水平救治,更奉上温暖倍至的人文关怀,他们用医者仁心抚平疫情带来的伤痛。
是白衣天使,也是“信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护师徐惠,1月底随第二批上海医疗队进入武汉三院重症病房。工作强度超乎想象,除却日渐熟练穿脱防护服的1小时,每日连续工作4小时不间断,每天都要透过层层水汽的阻隔,才能辨清视野,完成各种操作。“与小伙伴分管的床位上,许多都是需要高流量氧疗病人,他们离不开氧气,可能上个厕所回来,血氧饱和度就跌至70%以下。”尽可能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无形中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何况护理之时还要喂饭喂药,解决生理需求。
辛劳之时,徐惠也感受到了自己肩头独一无二的使命感。她管的床位上,有病人妻子托来转达一封信,打开一看,手写的满满两页纸。由于病人病情较重,没法自己看信,徐惠一字一句读给他听。那字迹之上,分明还有斑斑泪渍,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爱意,不断地鼓励着老公,让老公一定要坚强,配合医生好好治疗,家里有她,不用担心。
读信的徐惠,忍不住跟着落下眼泪,但泪水没有办法擦到,她努力忍了回去。徐惠说,“这位病人的妻子每日都会送来这样一封信,我就是她的信使。”
呼吸机、鼻饲、导尿管……冷冰冰的医疗仪器令人烦躁,“信使”的到来,让病人心里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寄托,更有了顽强抵抗病魔的信心。
每日工作繁琐、工作量巨大,体力消耗到不行,徐惠与姐妹们一样,脱下防护服,里面全是一身汗。但徐惠总是浅浅笑言,“在上海的爸爸妈妈有医院那么多亲人们关心,我这个离家的女儿少了很多后顾之忧。我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明天继续努力!总有胜利到来的时刻!”
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一帖药
“来武汉已经一周多了,今天下夜班出舱回来,我在驻地狠狠睡了一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刘黎丽说,在前线的日子,心思很单纯——就想着配合团队治病救人;但也牵挂家人——晚上总照常先给妈妈打电话,问爸爸一天的情况和报平安,“爸爸是基层公务员,因为这一次的疫情,他也成为了万千基层一线抗疫工作者中的一员。”
半个月前,嫂子悄悄发信息告诉刘黎丽,“爸爸接触了确诊病例,现在居家隔离中。”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深知这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强度,“想打电话回家,按了几次都输错了号码,我才发现整个人都在颤抖。”还没拨通电话,嫂子又发信息,“爸爸说了,不让告诉你,怕你担心。”刘黎丽的眼泪再也没忍住,瞬间夺眶而出。“之前,虽然我一直在为疫情揪心,但这一次我才深深体会到病人及家属的担忧,这种感同身受,让我决定能再多做一些什么。”
年前,刘黎丽第一时间报名武汉支援。昨天,已投身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工作的她收到了家里的好消息:爸爸的隔离期结束了。“我问爸爸现在是什么心情,他说同事们都太忙了,现在只想赶紧回去上班。”刘黎丽深深明白这样的心情,“因为有人需要我们,所以我们义无反顾。”每次走到病人的病床前,哪怕他们闭着眼睛,医护人员都会轻声为他们加油鼓劲。
“我们希望,每一次治疗和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一帖药,抚慰病人的身体和内心。”刘黎丽坚信:回家的日子一定越来越近,各地医护人员的驰援,正在让这座英雄城市看到更多希望。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