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武汉市第七医院院长严佑琴心急万分:医院刚刚被列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每天1000多名患者涌来,这家规模不大的二级医院一下子爆棚了。更糟糕的是,医院无法确诊这些发热患者中,谁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因为这里缺少一间核酸检测实验室。
为此,第七医院必须每天把样本送到中南医院,再等待检验结果返回。这一来一回,往往花费好几天时间。
严佑琴那时有一大心愿:在本院做核酸检测。她找来检验科主任刘建中,打听实现这个想法的可能性。但刘建中的回答让她失望了:“我们的实验室太简陋,生物安全标准不达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做不了。”
医院苦等检测
刘建中说,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至少要达到二级,最好还要更高一些。但第七医院的实验室至多也只是二级标准。在不达标的情况下,若是硬上,就会有检验人员受感染、病毒溢出等风险。
不仅第七医院做不了,当时整个武汉市核酸检测能力都极弱。疫情初期,全市单日样本检测能力只有200份,到一月底,也仅仅提升到每日2000份左右。那段时间,武汉积累了大量未做核酸检测的疑似患者。一位患者告诉记者,他去了4趟医院,排了十几个小时队,奔波了好几天,还是没做成。
第七医院急,中南医院也急。疫情初期,核酸检测多是手工操作。在中南医院实验室,检验员夜以继日检验样本,几乎不堪重负。他们在实验室里面穿防护服,戴护目镜、N95口罩,坐在生物安全柜前一刻也不能离开。
他们需要灭活样本、提取核酸、扩增,然后分析结果,并最终出报告。其中,提取核酸这一步最危险。检验员打开样本采集管的盖子,必须非常轻柔。如果开盖力度大了,很可能就会形成气溶胶,这样会污染生物安全柜,也会污染手套,甚至有可能让安全柜内的样本交叉感染,形成假阳性。
中南医院每天早晨开始检测,直到凌晨两三点。即使这样满负荷运转,一天也只能完成四五百份样本。
上海设备来了
就像疫情到来没有先兆,核酸检测的解决方案也来得突然。2月上旬的一天,严佑琴接到市里来的一个电话,问她:上海要送一批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器给武汉,你们医院需要吗?“要,当然要。”严佑琴来不及问明仪器的具体情况,马上答复。
在800多公里外的上海,支援行动正在展开。上海市委、市政府得知湖北省急需核酸检测仪器,安排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牵头落实,迅速协调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抓紧备货。2月9日下午,10台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器紧急装车,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派专人与安装工程师一道,星夜驰援,10日上午抵达武汉。伴随10台仪器赠送给武汉的,还有10万人份的耗材和试剂。这些物资分别送至第七医院等10家医疗卫生机构。
与传统手工检测相比,上海赠送的这批全自动设备安全性更高。检验人员只需根据电脑提示,将试剂和样本放入机器内,就可以完成对样本的检测,实现无人值守。设备最大程度地避免操作人员与样本接触,减少了一线医务人员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武汉存量清零
2月中旬,在第七医院些许陈旧的实验室里,一台乳白色的核酸检测仪器开始工作。严佑琴院长在本院检测样本的愿望实现了。
这台仪器长约2米,宽、高各约1米,看上去有些像家用冰柜。一位身穿防护服的检验员说,其实他并不需要待在实验室里,因为机器是全自动的,只要把样本放进去,4个小时以后,结果就出现在电脑上。他在这里,只是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以便及时干预。
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另一家接受捐赠的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技师胡志敏说:“以前手工检测样本,2个人一天只能处理80份到100份。有了这台全自动仪器,1个人一天可以检测400多份。”现在第七医院也已做到应检尽检,而且当天检测当天出结果。
《湖北日报》算了笔账:上海赠送的10台仪器若满负荷运转,一天最多可检测5000份,可承担全武汉日检测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批仪器助力下,21日,湖北完成核酸检测存量清零。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