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上海重症危重症患者维持“低水平” 各路顶级专家24小时驻扎
2020-02-10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疫情一开始,便采取集中全市优势专科和专家、实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卢洪洲介绍,除已治愈出院患者,截至昨天,中心共在院收治250例患者。迄今为止,收治患者中重症比例3.87%、危重比例3.52%,病死率0.35%。目前,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有10例重症患者和10例危重症患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顶级专家24小时驻扎中心

  打响疫情阻击战第一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便统筹安排,抽调全市各大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危重症、呼吸重症、感染科、感控科、中医等各个专业的高级医师和专家教授作为本市的高级专家组成员派驻公卫中心,各路顶级专家24小时驻扎在公卫中心,对所有患者进行密切管控,从诊断、治疗措施的落实到患者出院“把关”。

  呼吸科,是此次直面疫情的重点科室。接到组建赴中心支援的通知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专家医生义无反顾踊跃报名。“随叫随到,支援一线,这是呼吸科医生的光荣任务和职责!”呼吸科主任宋元林教授说。一同入驻的还有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感染科团队、呼吸科团队,顶级专家随时监测患者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级处置确保患者及时救治

  记者了解到,公卫中心努力实现降低病死率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按照疫情分级处置原则,科学设置应急病房收治流程,合理调配医护力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中心的一栋楼集中收治重症患者,其他应急病房收治轻症患者,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分类救治。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的张有志医生,上午10时接到通知,下午2时到中心,压根没有时间跟家人商量。年初一,一位70多岁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加之情绪不稳,经常拔掉给氧装置,需要有处理呼吸衰竭经验的医生现场处理。危急时刻,张有志主动请缨,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到患者床旁安抚,调整给氧流量和浓度,同时这个患者伴有循环衰竭,张有志又调整补液量和升压药用量,在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科主任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控制患者的病情。

  “一人一方案”确保提升治愈率

  救治患者是第一要务。卢洪洲介绍,对每位重症、危重症患者,专家组经过会诊讨论后,都会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现“一人一方案”。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ECMO(人工心肺)。

  就在不久前,应急负压病房内一位重症患者病情不稳,给予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治疗后效果不佳。危急时刻,专家组决定给予ECMO(人工心肺)治疗。驻守在应急病房内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迅速启动相关流程,中心ECMO专业护理团队与中山医院重症团队密切配合,实施操作。整个团队通力协作,顺利完成ECMO上机,随着人工心肺的运转,患者各项指标迅速出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