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陕西安康探索扶贫新模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土地流转建园区 农民就地变工人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源添服饰公司的织袜车间内,28岁的华绍琴在机器之间来回走动,收集织好的袜筒。
4年前,她还住在老家平利县老县镇山里面的万福山村,下山一趟要从早走到天黑。如今,全家人搬进了锦屏社区,爱人在县城打工,她就在家附近上班。“我一个月最多能挣3000多元。离家不远,娃也照顾了,钱也挣了。”对于现在的生活她很满意。
安康市是秦巴山区深度贫困集中区、陕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量人口散居在地质灾害频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安康痛下决心,实行移民搬迁。
离乡离土搬入安置社区,不能再靠种地为生,搬迁群众的生活该如何继续?怎样才能确保搬迁群众安居又乐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易地搬迁最难的不是‘搬得出’,而是‘留得住’——就业。”
社区小工厂 扶贫大产业
搬出大山后的群众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安置社区的房子再大再美也住不久,最终还是会回到山上,或者去外地打工。在安置社区开办社区工厂,成为“留得住”的关键。
华绍琴所在的平利源添服饰公司,开办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社区内这样的工厂共有4家。其中,就有陈正翠创办的平利县三秦电子加工厂。
20年前,陈正翠与丈夫孙自立南下深圳打工,经过多年打拼,两口子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2015年,她带着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到了平利开办电子加工厂,承接浙江、深圳等地的开关、灯具变压器等订单。
从只有一个工人的家庭作坊,到夫妻俩创办“三秦电子”品牌,加工厂现在已在周边乡镇拓展为4家社区工厂。厂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搬迁来的贫困户。“好多是留守妇女。”陈正翠告诉记者,“厂里的活再急,也不会让她们加班。”因为懂得“打工妹”的苦,她希望工人们在工作的同时能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好。
瞄准了社区工厂就业门槛不高、工资相对稳定、上班时间灵活的优势,平利县确定了全县“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发展规划,建社区与建厂房同步推进。该县共建成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加工车间3.8万平方米,兴办社区工厂89家,提供就业岗位6600余个。
平利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厂就业”的精准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如今这一模式已在陕西省多个县区推广。
抢抓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时机,安康市汉滨区政府几次到沿海城市调研,组织召开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吸引一大批人才返乡创业,还吸引了外来资本投资建厂。
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松坝缘毛绒玩具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坐在缝纫机前,完成一只只毛绒玩具的缝制。工厂负责人杜燕告诉记者:“公司2018年落户汉滨,是因为政府给了我们很多优惠,不仅免房租,还有水电费补贴。”
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学到了技能,生活得到了改善,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蜕变。
上楼回家 下楼种地
2009年,家住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朝阳村的陈青松带着妻子外出打工,过着到处租房住的生活。
直到2019年,他们一家搬进了紫云南郡小区,还在社区附近靠种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上楼回家,下楼种地”的小康生活。
紫云南郡小区是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承担了全县10个镇的搬迁任务,安置易地搬迁群众691户、2685人。
借助当地大棚蔬菜基地的优势,社区周边建成了蔬菜基地1200亩,并规划建设2200亩富硒大棚蔬菜产业园。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霞介绍,社区去年成立了南郡大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所有搬迁户都是合作社成员,每户都能分到蔬菜大棚。分到户的大棚,搬迁群众不仅可以自行种植,也可交给合作社打理,通过在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
陈青松家今年春季种植了圣女果。“我把自己家棚里的事做完了,还可以到合作社的大棚里务工,基本上天天有事干。”他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很满意。
“我的1亩大棚,这一季可以收入8000余元,等秋天再换种别的蔬菜,一年可以有1万多元。”加上在合作社务工每天80元,陈青松和妻子一个月工资可得4000元左右,一年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
收入有了着落,老人和孩子在社区里也都能得到照料。得益于汉阴在全县20个易地搬迁社区实行的“138”搬迁后续管理和扶持创新模式,搬迁社区内设立了完善的八大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商超购物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红白喜事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
过上“安康”的日子
在解决就业问题之后,为进一步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专门成立了儿童成长家园。
35岁的唐勇是儿童成长家园中的一名老师,负责语文课程的辅导,并督促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唐勇曾就读于咸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去了浙江的一家培训机构当老师,2016年他决定回来,“家乡需要年轻人把它建设得更美好”。
与孩子们接触久了,唐勇感受到他们对家人陪伴的渴望。“这里大部分小孩都是留守儿童,家里老人辅导不了功课。”唐勇告诉记者,家园开放时间灵活,与工厂的作息时间严格对接,附近居民上班时孩子来这里,下班孩子就回家了。
儿童成长家园现设有图书阅览区、心理访谈区、亲情联络区、文体活动区、生活区、多功能教室、手工室等多个功能区,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学习,来自社区的志愿者还会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等。
截至目前,通过“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扶贫搬迁模式,安康市累计移民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5.05万户50.58万人、占全省扶贫搬迁总人数37.5%。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了真正“安康”的日子。(记者 梁玉栋 史宏宇 毛浓曦)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