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2月11日电(记者陈晨 蔺娟)出院4天来,林梦(化名)每天都醒得很早。过去20多天发生的一幕幕,执着地在她脑海中盘亘。
暂时被隔离在宾馆内观察,她需要每天测量体温,随时向医生汇报身体状况。心理辅导师不时打进来的电话,还有来叙话的县里医疗专家,让她起伏的心情渐趋平复。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准时送到房门外,“这几天胃口好起来了,还吃了些水果。”
这位陕西省宝鸡市首批确诊、首位出院的46岁新冠肺炎患者,在经历了从发病、入院、转院到治愈的21天后,正迎来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康复。“这21天,就像是一场梦。经历了这次重生,我想,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她说。
时间的指针倒转回1月。彼时,寒假刚刚开始,忙碌了一个学期的小学教师林梦,还在憧憬着假期里能“好好打几场乒乓球”。1月16日,伯父90大寿,全家人齐聚陕西汉中为老人祝寿,其中就有刚从武汉打工归来的弟弟。“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疫情,也没有什么防护意识。”1月18日起,林梦开始发热,随后到凤翔县医院就诊。
突如其来的病痛,和以往感冒发烧的体验很不一样。“我平时感冒,吃点药就好了,也不会特别难受,但这次不是。”记忆是如此深刻。发烧、恶心、腹泻,浑身酸痛,毫无胃口……症状一齐袭来。随着武汉“封城”,手机上的疫情新闻越来越多,几天之内,爱人和弟弟也先后出现症状并入院治疗,林梦有些慌了,“糟糕,该不会是中招了吧?”
从出现症状开始,林梦就一直戴着口罩,这个举动无意中保护了许多人。1月27日晚,她出现便血,连喝水都会呕吐,身体到了最难受的时候。
“护士给我打针,帮我用毛巾擦身降温。防护面罩的雾气遮住了她的脸,我看不清。但就冲着她的辛苦,我也得挺过去!”林梦说,医护人员的坚守给了她力量。
1月28日,林梦和爱人双双确诊,随后转入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紧接着,弟弟确诊,也住进该院。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林梦的心情跌入谷底。但此时,医护人员也开始了最紧张的工作。他们轮番进入病房,一边实施治疗,一边为他们宽心打气。
“别担心,不要怕。你们的病情趋于稳定,只要心态放好,很快就能治愈。”医生张华这样鼓励他们。
“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医生护士都不怕,你们更应该坚强起来,配合医生与病毒做斗争。”一位清瘦的年轻护士说。至今,林梦都不知道她的姓名。
“医生和护士都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说话很吃力,面罩里全是雾水。不吃不喝,连厕所都上不了,还在不断照料、鼓励我们。”林梦止住泪水,提醒自己,“别怕,要坚强起来!”
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中药调理……精心治疗下,林梦的病情日渐好转。2月4日,立春,也是发病的第18天,她开始有了胃口,还吃了橘子,“从来没有觉得饭这么香过。”
曙光终于到来。2月7日,经过专家组会诊认定,林梦和弟弟达到治愈标准,顺利出院。走出隔离区时,院方为姐弟俩准备了鲜花。心情激动的她,甚至忘记和医疗组合一张影。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林梦说,她已经出院了,医护人员还坚守在一线,非常辛苦。“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向他们当面致谢,一起照张合影。”
感动、感恩,是她对记者述说的最多的两个词。“住院时,我的老师在微信中深情地鼓励我,我的学生及家长发来长长的祝福。医护人员每天不顾危险,和我并肩作战。”林梦又一次哽咽。她说,自己关注着疫情防控的新闻,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总让她眼眶湿润。
现在,爱人病情稳定,家人团圆有望。“经历了这次重生,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她一字一顿,重复着这句话。“中国加油!中国,一定会胜利!”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