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我国抗新冠口服药取得重要进展 I期临床研究结果积极,已在国外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
2022-03-17 来源:解放日报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取得重要进展,知名药学期刊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3月16日刊发了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的3项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它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口服吸收迅速,可在空腹或普通饮食条件下用药。基于这些结果,上海君实生物、苏州旺山旺水两家企业已启动一项针对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Ⅱ /Ⅲ期临床研究和一项针对中重度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

  作为能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候选新药,VV116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中乌医药科技城(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旺山旺水和君实生物共同研发。临床前研究显示,它在体内外都表现出显著的抗新冠病毒作用,对原始株和变异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均表现出抗病毒活性,还有很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昨天发表的论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主任药师刘罡一担任共同通讯作者,报道了3项I期临床研究结果。前两项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剂量和多剂量递增研究,旨在评估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和多次递增口服VV116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另一项研究是随机、开放、3周期的交叉研究,观察饮食对健康受试者口服VV116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影响。

  这些研究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进行,共纳入86名符合标准的成年健康受试者。研究结果显示,VV116口服吸收迅速,在单次递增剂量研究中可迅速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116-N1,平均血浆药物达到峰值时间仅为1.00—2.50小时。116-N1的平均半衰期值为4.80—6.95小时,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每日两次的给药方案,建议在后续临床研究中探索每日两次200—600毫克给药剂量。

  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复给药能维持有效抗病毒浓度。在多次递增剂量研究中,每日两次给药(间隔12小时)并持续5.5天,3个剂量组(200、400和600毫克)的体内药物浓度均可维持在有效的抗病毒水平之上。

  在安全性方面,3项研究均未报告死亡,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也未出现导致停药及中断治疗的不良事件。所有不良事件均在未治疗或未干预情况下恢复。与同类药物相比,VV116具有较低的肝毒性风险。

  基于I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已启动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Ⅲ期临床研究,针对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这项研究由张文宏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沈银忠教授联合主持,旨在评价VV116用于轻中度患者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另一项在中重度患者中评价VV116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双盲、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和给药。

  “此次公布的VV116口服安全性数据让我们备受鼓舞。”君实生物副总经理张卓兵说,“我们将运用此前积累的抗疫经验,与旺山旺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一起在国内外加速推进VV116的Ⅱ /Ⅲ期大型临床试验,期待中国和海外新冠患者尽早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疗法。”去年底,VV116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新冠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