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上海24小时心理热线接线量大幅提升 962525,每天接听150个市民来电
2022-03-30 来源:解放日报

  中午时分,杨浦区精卫中心门诊二楼热线接听室内,邹坤良刚挂上电话,给自己热了一份饭,电话铃声又响了。30分钟后,来电者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邹坤良挂上电话,饭盒里的餐食早已凉透。

  962525,是上海市24小时心理热线。3月以来,心理热线的接线量较往常大幅提升,平均每天大约接到150个市民来电。他们中,有居家隔离的市民、有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还有因上网课而产生亲子矛盾的家长和学生……

  陷在“14天循环”里的人

  上海市心理热线的接听范围覆盖上海市和其他省份。接线员分布在上海各区,杨浦作为其中一个接线点,由一支30人团队组成,他们是来自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上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志愿者。

  上海市心理热线四组组长邹坤良是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的一名社工。“目前热线的接线量已处于饱和状态。来电者如果长时间等待,很可能会挂掉,因此每个电话的接听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内。”

  排班表上,除了当天的值班员,还会安排一名后备接线员,若出现接线员突然被隔离的情况,可以及时顶上,保证接听席24小时在线。

  接近中午,邹坤良接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来电。这是居家隔离的三口之家,原本14天隔离期即将结束,结果当天小区里出现一例阳性感染者。解封希望破灭,又开始新一轮“14天”循环。

  电话里传来孩子的吵闹声,年轻的妈妈呼吸急促,异常焦虑。“好不容易熬过十几天,家里储备的物资都快吃完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解封,我什么时候才能去上班?”

  6岁的小孩正是最顽皮的时候,居家办公的丈夫几乎整天埋头在书房。“我也有工作,做家务之余,我还要抽出时间办公。”她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不擅长做家务,平时家里大小事务都交给保姆阿姨。封控期间,阿姨没办法进来,于是做饭、带孩子、料理家务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我每天晚上都失眠,现在一听到孩子吵闹就心慌,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人也变得易怒。”长时间隔离带来的未知感让她焦虑不安。

  电话这一头,邹坤良耐心听她讲完,教她呼吸放松,先平静下来,逐一对她的焦虑给出积极回应。

  心理热线的很多来电者都是处于封控中的居民。邹坤良说:“封控带来的不确定感和未知感就像导火索,而大多数人焦虑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问题。”

  封控中的护士一心上前线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同事们都在前线抗疫,我却隔离在家什么都做不了。”电话接通了,来电者的声音带着焦躁和无助。“我觉得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一根电话线接通天南地北,连接着许多人、许多家庭,而接线员能做的,是在这段困难时期,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提供心理安慰和专业意见。

  来电者在电话里哭诉,接线员需要时刻与对方共情,并给出积极回应,这对他们来说是精力和情感的消耗。“每当走出接听室,都会感觉整个人都很累,不想再说话。”为此,接线员每个月都要参加一次督导会,交流在接线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并请专家来解答和提出建议。

  “当前上海开始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居家隔离期间心态调整很重要。”心理热线的咨询师给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接纳现实,放平心态,积极配合隔离措施。其次,作息规律,居家隔离一定要保持适当运动。再次,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当情绪焦虑时积极寻求帮助,包括亲人、朋友、居委会,以及心理热线等社会支持,不要憋着。最后,保持信心,畅想隔离结束后的美好生活,给自己输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