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长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作用,在清零攻坚严与快中尽力兼顾精准精细
2022-05-16 来源:解放日报

  “小区感染人数得到控制后,当初到居委会拍桌子的居民又来了……”镇宁路465弄,是长宁区本轮疫情中24个重点攻坚小区之一。4月20日开启拔点攻坚战后,用10天时间,在4月30日实现了当日无新增的目标。

  一度认为居委会“无能”的居民心服口服,主动又来到居委会对社区干部和下沉的机关党员竖起大拇指,表达他们这些日子以来,对居委会解决小区居民配药、紧急就医、物资保障的认可。

  在长宁区,从里弄住宅到国际社区,从老公房到集体公寓,清零攻坚的同时做好民生保障,始终是一大挑战。这段时间以来,各个社区力争兼顾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尽力精细精准一些,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可。这背后,有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的支撑,有社区在职党员、机关下沉干部的身影,更有无数社区志愿者发光发热、同舟共济的力量。

  一张九色图:老洋房的“72家房客”一目了然

  ——基础扎实,防疫步骤得以清晰高效

  镇宁路465弄,上海市中心典型“高大上”地块里的“老旧小”,老年人超过40%,租户近2/3。老龄化和人员流动性大两大特质,为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4月中旬,江苏路街道万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燕华注意到,辖区内的镇宁路465弄连续几日出现新增阳性病例。“最艰难的时候,小区一天冒出21例,一幢老洋房住了25人,18人感染……”随之而来的是老百姓的担忧与不解。“居民到居委会拍桌子,质问居委干部,‘你们是吃干饭的吗,怎么天天不作为’。”一场攻坚势在必行,且必须一鼓作气。但小区复杂的人员结构让顾燕华意识到,在拔点清零的严与快中,要坚持精准和精细。

  疫情大考,相当部分考的是基层基础。基层组织有力、基础工作扎实,面对大考,社区干部就能步骤清晰、高效有力阻断疫情蔓延。

  给顾燕华底气和信心的,是江苏路街道自创的一张“防疫九色图”。九种颜色的图中,六种颜色标注社区底数,包括户籍常住人口、租户人数、空关户数、独居老人、厨房合用以及卫生间合用情况。还有三种颜色标注阳性病例、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居住的室号,由各居民区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动态调整。

  老洋房居住情况复杂,2间房住了3户人家且煤卫合用的情况不在少数。通过九色分类,一栋楼内的居民能分层、分户匹配不同颜色。居委干部和下沉机关党员分区包干,在开展核酸筛查、抗原检测时,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钱学森等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岐山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卫红带领团队将5600余位居民的实时状态,用九种颜色标在作战图上,并新增“外籍人员返沪”数据。“每栋老房子里什么情况,都一目了然。”

  面对大数据可能存在的滞后,朱卫红开出了群众工作的“土方子”:带领下沉机关党员、居委干部持续走访排摸,动态调整九色图上的数据。挂图作战后,老洋房小区错综复杂的防控变得心里有底了,九色图上的三个圈层,使基层防疫能够不断缩小“包围圈”,努力实现精准与精细。

  速食大礼包:无法开伙的租客有了特殊待遇

  ——组织有力,民生保障才能做细做实

  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弄堂卫乐园,居民70%是老人。在新华路街道泰安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退休老党员俞静带领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了一支“卫乐园自治守护队”,每天早晚值守大门,社区的年轻人则为老年居民开展团购和配药。

  这是新华路街道“街道—网格—居民区—小区”四级服务体系中末端的一环,也是实现疫情防控穿透式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基石。一个多月来,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党群中心以及居民区动员,街道已招募社区党员志愿者近千人。

  “张阿姨,这些小馄饨和速食米饭都要放在冰箱冷冻,有什么困难您尽管打我电话。”日前,家住华阳路街道兆丰别墅小区的独居老人张阿姨,收到了志愿者送来的长宁区特殊人群慰问物资,其中包括3盒速冻小馄饨和9盒速食米饭。在此之前,她还收到了长宁区统一发放的第五批保供物资,有蔬菜、豆制品和肉类。

  5月上旬,长宁区完成第五批35.58万份保供物资的发放,涵盖普通套餐、清真套餐和即食套餐等不同品种。这是长宁区在动态排摸特殊人群的底数和需求后,做出的一项精细化尝试:为区内不方便开伙做饭的保供特殊人群,发放总数达3.67万份的即食套餐。

  位于中山西路上的一处物业集体宿舍,是虹桥街道拔点攻坚的重要点位。浦西封控后,住在这里的200多人面临宿舍无法开伙烧饭、保供菜即便送到也无处下锅的窘境。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长宁区商务委与各街镇就此展开底数排摸,为留守在集体宿舍、商办楼宇等场所内的保供特殊人群单独制定了物资方案。于是,第四批保供物资发放时,住在集体宿舍的职工们收到了包含午餐肉、小面包、苏打饼干、速食燕麦和方便面的“速食大礼包”。附近小区的居民收到的则是有米醋、白糖、小麦粉、老干妈、咖喱块以及水果蔬菜的“家庭版”礼包。

  “有居民连续收到即食套餐,也有想要速食的居民依旧收到了蔬菜……具体到每一户的精细化衔接,的确还要不断磨合。”长宁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长宁各街镇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细化排摸,做好各项工作对接协调,尽力把精细服务做到位。同时,动态梳理辖区内百岁老人、残疾人、纯老家庭、大重病患者、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独家庭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需求,为精准提供服务保障打下基础。此外,依托区属国企平台“美天菜小睿”的平价、托底套餐,长宁各居民区通过集采集送,帮助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特殊群体购买生活物资,累计单量已达7.7万单。

  穿大白的“洋面孔”:国际社区外籍志愿者纷纷上岗

  ——党员带头,凝聚齐心抗疫共识力量

  兆丰别墅小区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房屋建筑老化、煤卫合用,给小区的消杀和物资搬运带来困难。华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倩倩向记者坦言,“兼顾百年老小区的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确有挑战。”

  让6名居委干部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是长宁区委统战部下沉到居民区的一批机关党员干部。他们成为社区抗疫一线的“机动员”,化身核酸检测引导员、物资搬运工、楼道消杀员。在曲径通幽的老弄堂里,机关党员于寅和另外几名志愿者靠着三轮车、手推车,为各个老旧小区运送物资,一轮走完往往要3个多小时。

  “于老师发现脚上走出了水泡,自己戳破后简单消毒就继续工作,背高龄老人下楼看病也冲在前面,是居民和居委干部都靠得住的力量。”高倩倩说。

  长宁战“疫”,许多机关下沉党员干部不仅“身到”,更是做到了“心到、事到”;许多社区党员干部和在职党员拿出“舍我其谁”和“我先上”的气概,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

  目前,通过“先锋上海”系统向长宁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已达2万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临时党支部成为小区的战斗堡垒,下沉干部与在职党员是居民区党总支坚实的“两翼”:他们活跃在历史悠久的岐山村,成立党员志愿者派送小队;他们独自骑车往返十几公里,为老年居民配到特需药品;区内9个工地设立了15个党员先锋岗,在物资保障、防疫消杀、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作用。

  支部有力量,党员挑重担,就能凝聚起齐心抗疫的力量。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在长宁此次疫情防控中还有许多熟悉的“洋面孔”。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尼泊尔籍外科医生阿思势,发动他发起的外籍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抗疫行动;上海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思伊文,还有志愿者白马克、哈比等,都穿上“大白”投入各自社区的志愿服务中。

  在程家桥街道南龚居民区,意大利居民宋文龙已在社区志愿服务近2个月,深夜冒着大雨为居民运送物资,和来自湖北的妻子陈超一同担任小区“团长”。“我们两个的家乡都经历过严重的疫情,现在上海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热爱这座城市,想尽力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