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新民晚报 | 日均客流200人的地铁站,谁在坐?
2022-05-02 来源:地铁万象

今天(5月2日)18点49分,新民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疫情里的地铁“专列”,谁在坐?》视频加图文的报道。让我们跟着新民晚报记者的镜头去看看,日均客流200人的6号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的乘客都是谁?都去哪里?背后有哪些故事?


日均客流从1200万人到1200人,

上海原本忙碌的地铁线路中,

目前只有6号线和16号线仍在运营。

在6号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

末班车到达前,

新民晚报记者和乘客聊了聊,

镜头前的他或者她,

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640.jpg

6号线和16号线是目前上海为数不多仍在运营的地铁线路

(新民晚报记者 陈炅玮 摄)


下班的医护人员和就医的急诊病人

640.png

5月1日晚上7点半,距离车站末班车还有半小时,站台上一个小伙子在静静等待。“我刚下班,早上8点上班,也是坐6号线来。” 张先生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的医生,“4月5日前6号线还没恢复运营,我试过骑自行车上班,要一个多小时,很不方便。”

640 (1).png

“路上节省的体力应该在医院里消耗掉嘛!”张先生介绍,受疫情影响不少病人将就诊时间延后了,但来看急症的很多,“情况紧急的话会安排病人走绿色通道尽快收治,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

640 (2).png

42岁的王女士刚从儿童医学中心下班,她是泌尿外科的护士。地铁还在运营,她觉得“简直太幸运了”


“坐首班车来,坐末班车回是我最近的日常了。” 王女士认为比起支援方舱的同事,她在病房的工作并不算累,“科室有9个人正在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亲子方舱工作,她们很忙。有时我们会在群里互相问候,希望她们一定要保重!”

640 (3).png

有人走,也有人来,从金杨街道赶来就医的邹女士带着12岁的儿子看急诊。“他发烧到39.2℃,和居委会说了以后立刻办了出门手续。居委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坐地铁来最方便。” 邹女士告诉记者,“居委会说看病要紧,也提醒我们注意防护。”

640 (4).png


驻守的站务员和最后一个乘客

640 (1).jpg

值班员曹斌目送列车离开

对于6号线被称为医护“专列”,值班员曹斌感触最深。


“我是3月底接到的驻站通知,天天睡在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 据曹斌观察,因为3号口附近就是儿中心和仁济医院,大多数坐地铁来的都是医护人员。他介绍,去年同期车站日均客流接近2万人,但现在只有200人当然,这个数字已经是沿线车站里数一数二的了。

640 (5).png

除了医护人员,急诊市民也占了不少。“遇到过两个老人来看病,一个坐轮椅一个推轮椅,我会引导他们去乘坐无障碍电梯。”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曹斌和同事都觉得守好这座车站是自己必须完成的责任,“配药的市民、看病的孩子、上班的医护还在通过地铁出行。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和便利,我们就要站好这一班岗。”

640 (6).png采访最后,一位乘客拖着行李箱下了地铁。25岁的王先生今年3月从河南到上海北蔡打工,不慎“阳”了。确诊后,他在4月22日进入方舱治疗。出舱后,王先生被送到了源深体育中心,之后坐地铁来找朋友汇合。


“没想到现在还有地铁可坐,这站下来找我朋友最方便。对于疫情,王先生秉持了乐观的态度,“我在临港方舱里看到每天都有人来,也有人走。但明显的是来得越来越少,走得越来越多,我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我也可以继续找工作了。”

640 (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