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咫尺之间,见证先锋底色
2022-04-24 来源:心动商发

4月22日,是商发闵行基地封控的第38天。疫情形势严峻,这个戴在口罩里、封闭在家里的春天让所有人都心急如焚。面对疫情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研生产的紧迫关头,70余名商发人主动请缨出战,搬起行李进驻研发中心大楼24小时封闭工作,而研发中心大楼离他们居住的住宅楼,直线距离不过200米。

640.jpg

咫尺的距离,封闭的运行,为的是疫情防控,为的是科研生产,为的是使命担当。


01

以岗为家的坚守

22日下午,收拾好简单的生活用品,涡轮团队的赵磊便进入了研发中心大楼。


来到全封闭下的研发中心大楼,便意味着进入了战场。

640 (1).jpg刚放下行装就参加启动会的赵磊

赵磊主要负责对气动专业任务开展相关策划,并配合技术经理梳理其它专业工作项及汇报材料准备工作。由于团队成员无法全部到岗,他还临时代办其它紧急任务,如负责试验后的部分数据分析等等。他说:“科研不能停摆,进度不能耽误,现在需要我们,我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


燃烧室结构团队的王嘉平第一时间报名此次“逆行”,到底还是放心不下项目,他说:“疫情太严重,传播速度又快,封闭运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科研生产不停止,那都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我能理解,我也能战斗!”


他们和其余70余名同样进入研发中心大楼的同事一样,深知唯有争分夺秒、快马加鞭,才能不负重托、不负期望。


640 (2).jpg

02

时不我待的加速

战“疫”,不仅是与疫情的斗争,也是和科研生产节点的赛跑。


某专项任务团队入驻研发中心23楼,集中隔离办公。视频会议的架构讨论,分解工作的快速落实,团队连轴转地推进项目工作,深夜依然点亮盏盏灯火,不时传来电话沟通声。


行军床、打地铺,工位就是战场、进度就是命令,累了和衣而卧,醒来继续奋战,这就是这个团队特殊时期的工作状态。


为了保证疫情环境下的正常科研生产,先进技术研究部的同事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以前说住在公司,是住在后面的宿舍,今天,我们这算是真正地把家安在办公室了。”佘云峰和张建为了加紧进度,义无反顾留守在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生活用品,便开始了全天候的“居家办公”。

640 (3).jpg

  简单行李和床铺

“肯定是没有家里舒服,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经历?”“我们进来也没想过条件能跟家里比,这不重要,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抱着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张建和佘云峰二人在公司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相关工作,而办公室外的其他同事也并没有闲着,直到深夜,佘云峰还在电话会议中和他们一起沟通技术路线。在疫情汹汹来袭的特殊环境下,商发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跑出商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的斗志和决心。

640 (4).jpg640 (5).jpg

03

萦绕心头的牵挂

对于战场的勇士而言,对家人的惦念是永恒的主题。


冯金是机械系统部的一员,主要负责风扇相关项目的牵头工作。他带头响应号召,在此次疫情开始前就经常工作到凌晨,一到岗就详细地开展计划分工与任务安排。在家里,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偶尔微信语音里传来孩子们喊爸爸的声音,总是牵动着他的心,不仅要回应小儿子的撒娇,还要安排大儿子的作业。夜深如水,敬业大道昏黄的路灯犹如一条银河,隔开了心梦园的工作区与生活区,灯火相映、咫尺相望。

640 (6).jpg

工作时的冯金

涡轮传热团队的田淑青也是此次“逆行”到岗队伍中的一员,她主要负责涡轮相关工作策划、任务安排与报告编制,同时还要兼顾某型整机的数据分析等工作。“事情确实比较多,但在家里,明知道有很多工作可就是抓不着,没着没落的,现在有机会能回来工作,心里踏实多了。”为了工作,家里两个已经上初中的孩子,都由爱人看顾。“这里大家的工作热情都挺高,家里人的支持也让我安心,谢谢他们在后方的支持。” 田淑青说道。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员工封闭在研发中心大楼期间的日常生活,公司后勤保障部门为他们配备了行军床、睡袋,一日三餐也采用无接触方式送达。与此同时,兄弟单位西航莱特的慰问,也让干部职工倍感温暖。


微信截图_20220425131643.png

咫尺之距,

是家人暂时的分别、

是条件暂时的艰苦;

咫尺之距,

是保住节点的决心、

是抢出进度的努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只要我们上下同欲,戮力同心

必将打赢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攻坚战

书写战“疫”大考的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