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需要工匠精神(2017年第6期)
本刊记者 蔚 子 / 文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众多‘中国工匠’精神”,5月23日,题为“质量之梦,始于匠心”的企业交流座谈会在上海市质协三楼会议厅召开。上海市质协、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四家“上海市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组织单位的相关领导,上海市质监局相关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的代表,企业优秀一线员工等50余人济济一堂参加交流与座谈。上海市质协会会长唐晓芬作总结发言。
五位上海工匠精彩亮相
座谈会上,先后有五位上海工匠精彩亮相。他们中,既有带领团队成员共筑事业的班组长,也有一心一意传承中华技艺传统的手艺匠人,还有以突破和创新见长的工艺美术设计师。他们带来了各自的风采和故事,在交流中吐露着心声,传达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中国商飞,来了班组工匠培育大师王勤超。他是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总体布置室主任,带领手下17位成员,先后效力于ARJ21-700国产支线飞机和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他们创下了打破国外封锁、成功突破飞机发动机转子爆破和轮胎爆破等核心技术的佳绩,为国产大飞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勤超说,工匠精神有许多关键词,就个人而言,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因为热爱飞机事业,他离开生他养他的上海,报考北航;因为热爱飞机事业,他甘愿在收入不高的冷清岗位默默耕耘、刻苦钻研……直到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他感受到了强大的自信和事业所带来的巨大快乐……
“大飞机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工匠,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王勤超将带领好17位成员视为己任,形成了一套方法:一是忆苦思甜。“16年换来几十秒的首飞,是值得的”,他用事实让大家相信。二是身体力行。“同志们跟我冲”,他的风格带来了“总体布置室“班组的骁勇善战”。三是科学方法。“包括开展QC小组活动,C919数字样机QC小组、准星QC小组、理想QC小组、安全卫士QC小组,成了提升技能的好方法。”
最后,王勤超总结了“工匠精神”的三点内涵:“对于个人来说,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对于管理来说,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对于技术来说,专注走心、追求极致。”
第二位发言的是“六神丸”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上海市雷允上药业的张雄毅。他以“一辈子把六神丸做细做实”为题作演讲,同时配了视频:只见在“六神房”内的他晃动手臂,大翻、小翻、前搭、后搭、大转、小转……一堆蕴含六味中药、一斤左右的药粉,一个半小时后渐渐变成了一粒粒直径0.8毫米、重3.125毫克的“微丸”。这种目前机器也做不好的活,却用手工做出来了,真可谓“出神入化”。六神丸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六神丸班组组长、首批88位“上海工匠”之一,张雄毅清楚,想要延续六神丸的生命力,人的培养是关键。为此,在保密的基础上,他打破传统、扩招徒弟。他招徒弟,不强求学历,只提三点要求:必须吃得起苦、必须经得起熬、必须耐得住寂寞。“这也是心目中的工匠精神”张雄毅如是说。他还骄傲地说,我的5位徒弟,70后、80后的都已经获得高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其中一位徒弟已经开始带徒;90后也延续着“六神房”一代代药工的热爱、专注、坚守、追求极致的精神,将绝技绝活传承下去!
第三位亮相的工匠,是来自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王曙群。他已经47岁了,却是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对接机构总装班的班长。
对接机构,是上演“天空之吻”的关键部件。两个飞行器在太空对接,就好像在太空中穿针引线,尤其是12把柔性传递的对接锁,如何在2把主动锁的带动下实现同步传动并保证其密封性,关系到航天员的安危,是极大的难题。连美国的对接机构,目前还是向俄罗斯购买的。中国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的国家。王曙群带领团队,为此拼搏了16年。
在对接机构研发初期,团队按照设计图纸装配出来的对接锁,分离时却产生了严重偏差,而且毫无规律可循,各路专家会诊也没有拿出“药方”。面对150万个数据,王?群带领团队反复比、反复测试、反复琢磨。一套单机试验需要37小时,他们一连试了31次,终于找到了“装调对应关系表”规律。王曙群创建的“质量日志”,很好的凸显了这位拥有一颗“质量之魂”工匠的心路历程。
“以匠人之心,铸航天重器,就是要脚踏实地、恪尽职守,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精益求精、锐意创新,把每一项技术做到行业精致;厚积薄发、示范引领,把每一位可塑之才都打造成具有质量之魂的工匠。” 王曙群如是说。
来自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朱熙华,与其说是一位工匠,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舞台设计专业的他,做的却是钱币设计工作。但朱熙华说,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只要你热爱这份事业,你就会动脑子、想办法,变劣势为优势。每一天,他都以最饱满的精神面对“挑战”,用最严格、最挑剔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不断的钻研、摸索,他将舞台设计时运用的空间感和戏剧性、插图的想象力与画面感,与钱币浮雕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艺术创新之路,成为中国造币行业首个“最佳设计师”。他设计的、极具考验美术功底和综合解读力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流通纪念币”,获得了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设计大赛奖项提名。
朱熙华的心得是:热爱钱币设计到把职业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乐趣,就会充满着激情去做事,就会设计出自己满意、大家喜欢的作品。
最后发言的工匠代表,是振华重工的季圣国。这位参与“振华30号港珠澳上演‘海底捞针’”的现场指挥者之一,谈得最多的是依托工匠精神取得辉煌成就的振华重工,包括匠心独具成就了“振华30号”优良品质;“振华30号”如何以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在港珠澳上演“海底捞针”;13200吨重的试重砝码是如何得来的,等等。
“我心目中,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责任’-- 一种直面挑战、敢为人先、精益求精、不断开拓,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的处事态度;一种对社会、对公司、对产品、对同事、对家人的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
培育众多工匠的做法与思考
“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已经风行上海各行各业。座谈会上,上海申通、上海电信、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质监局等,纷纷谈了培育众多工匠的做法与思考。
“我们集团在整个工匠的培育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领导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和培育了弘扬工匠精神的组织机制。”申通地铁集团工会副主席严禅林在交流发言中,谈了弘扬工匠精神对申通集团本身以及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该集团的三点做法。
一是以建设1700个学习型班组为源头,让班组成为工匠的摇篮。“这其中,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元素。不但集团三年计划强调质量管理,十三五班组建设指导意见中也专门有一个标准化建设,包括打造运营板块的星级车站、维修板块的6S管理等三个平台。”
二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在争创质量奖中夯实工匠的舞台。“申通集团今年正在争创全国质量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劳动竞赛、技术培育、合理化建议、QC小组活动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一方面提升安全运营质量,同时培育具有质量匠心的人才。”
三是以服务保障为抓手,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家庭。“集团成立基金,为爱岗敬业的员工提供支撑。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宣传匠心精神,包括在地铁博物馆展示5位地铁工匠的风采,在工会APP上展示质量奖、三八推优、红旗手等人物的风采。”
严禅林还建议:从顶层设计开始,进一步完善工匠培养的具体规划。“以调研为基础,因材施教,个性化打造,支持、鼓励‘微创新’,探索容错机制,根植工匠培育的土壤,充实工匠背后的支撑力量。”
“只有品质精神,才能够配得上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我们选择了品质精神作为公司的战略思维,企业内部也掀起了培育工匠、争当工匠、学习工匠的活动。在做法上,与申通地铁非常类似,我们也评选出了我们的‘最美’工匠。”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企管处处长金典在介绍了公司的做法后,着重谈了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思考。
他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工匠精神的诠释,可能会有一点新的突破。
第一,我们既要做好传承式的工匠,更要做好迭代性的工匠。“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既要提供差异化服务,也要做到产业升级。迭代,就是要越来越快地否定原有的一些经验,眼下会有不舍,但对长远有益。”
第二,不仅要做线下的工匠,更要做线上的工匠,“要用好互联网的思路、互联网的工具,包括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会极大地缩短工匠学习的周期、成长的周期,非常精益,其溢出效益之大,用了就会知道。特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后,会打破固有的模式,新时代工匠必须掌握新方法、新工具。”
第三,不仅要做好一个环节点上的工匠,更要做好一个流程上的工匠。“所谓的流程,微观上讲可以是企业的具体的生产工具,宏观上讲可以是一个产业链和价值观。在一个点上做工匠并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一定要把这个工匠精神扩展出去,融入到整个过程当中,和上下游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接口,那么一个工匠就会变为一组工匠,提供的是一组流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质量管理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甚至超过客户的潜在需求,创造出完美的产品。其实这契合了我们的工匠精神,那就是用匠心,用专注,用追求卓越这样一种精神,去不断营造、不断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所以说,工匠精神其实是提升我们质量的一个软实力所在。”上海市总工会的徐燕军在会上谈了她的感受。
她认为,上海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抓手。历年来,上海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建设,优秀QC小组的创建,服务质量明星的评选,品牌故事演讲比赛等,这些全员参与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给员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质量管理的最佳平台,有利于培育和涌现一批有信念、有理想、懂技术、会创新的优秀人才,这是新时代上海新工匠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孕育环境。
“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就对上海质量工作进行了考核,上海连续三年都是A等,排在全国前列。这个地位,是基于上海从上至下有重视质量的氛围,有方方面面将质量意识融入各个环节的基础。”上海市质监局发展协调处副处长戴昇在发言中,对总工会、妇联、协会等各个部门每年坚持不懈地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提升员工质量意识、营造培育工匠氛围,表示感谢。
他说,工匠精神是上海历史文化长期的沉淀积累,上海文化中本身就有一种精明精细的要求,包括上海的城市精神中也有一种追求卓越的内容,与质量工作是完全契合的。他希望:一是用好上海政府质量工作机制,为工匠培育创造更好的机制。“包括用好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上海市质量金奖的平台,让上海的工匠在这些平台上发出声音”。二是用好目前正在开展的“质量宣讲”这个活动的平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更多的人关心质量、了解质量,营造工匠孕育氛围。三是希望工匠队伍越来越庞大,从传承到创新、从个人到团队、从技术到管理,让工匠精神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生命力。
以工匠精神带动质量红利提升
“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高速发展依赖的人口数量红利已经不复存在。眼下我们要转型升级,要抓全球化机遇、一带一路机遇,让“中国制造”强起来,只有依靠人口的质量红利了。将人口的数量红利转变成人口的质量红利,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整体民族的素质上,以工匠精神带动质量红利的提升。”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代表市质量协会、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上海市群众质量管理活动组办单位作了发言。
唐晓芬会长总结了对工匠精神的三点认识。
其一,产业再大、再现代化,目前也离不开手上有绝活的工匠。“第一位发言的王勤超就说,大飞机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工匠。他们的首席钳工胡双钱,尽管在现代化的数控车床车间工作,但做的是手工绝活。第二位发言的‘六神丸’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张雄毅,做的也是目前机器做不了的手工绝活。即便进入到智能制造的工业4.0时代,手工绝活也少不了,包括操作数字技术绝活的人。说到底,人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拥有质量之魂的工匠,绝对不可少。”
其二,企业再小,有匠心就美。比如大飞机工程,围绕它的小企业不计其数,这些企业在其擅长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善于在一个点上深度聚焦,将所有气力花在刀刃上,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才能成为小而美的隐形冠军。这样的企业,一定有“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人才。
其三,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要有文化自信。“我们的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虽历经了1400年的风霜,无数次的重压和冲蚀,多次地震及战争,却屹立至今。我们的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都有发明。现在用的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说都是他发明的,是‘工匠始祖’。工匠精神,我们有很好的传承和创新基础。”
唐晓芬会长透露,作为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活动之一,首次推出的“刘源张蓝领质量贡献奖”,作为亚太质量组织全球卓越奖项之一,于2015年11月在第21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暨第10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颁出。将于今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也将弘扬这个奖项。她呼吁,为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做好三件事。
第一,希望全社会联合,大力宣传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第二,大力呼吁在制度上设立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创建“质量之魂工匠”标准,解决待遇问题、尊重问题,营造使年轻一线员工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的环境。
第三,要在培训上建立有效的机构和机制。要扶持、加强技工学校和企业内的培训机构,让传播质量匠心文化、提升员工技能的社会培训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出来的,再创新业绩还得靠实干。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践行实干兴邦,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中国工匠’,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示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