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质量杂志

追忆点滴 感念教诲 弘扬精神(2014年第11期)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2-17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记者 晓 真/  

 

112下午,“纪念刘源张院士在上海”座谈会在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举行。

上海市政协周太彤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纲,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沃森,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查尔斯,原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教授,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刘源张院士亲属代表刘明,上海市认证协会会长钱仲裘,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季敏,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祝兆松,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刘刚处长,上海日用友捷马宝发总经理等中外质量界、政府部门、企业界、学界青年人才代表约100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上海市质量协会顾问俞国生主持。座谈会之前举行了刘源张院士铜像揭幕仪式,市政协周太彤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纲为刘源张院士铜像揭幕。

 

刘院士在上海的点点滴滴

座谈会上,唐晓芬院长动情地回顾了刘源张院士1999年接受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聘请,为上海创办“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品牌,为上海质量人才培养、为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研究”等项目研究所作的贡献等事情。

她说,刘老是中国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他辞世后,国内外质量界都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国际质科院的院士们。在刘老的有生之年,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科院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上海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海质量管理工作如何先行一步?我们找刘老讨教,他认为,上海应该率先与国际接轨,建议我们借鉴美国质量协会年会的做法。于是,我们参加了1994年美国质量管理协会第48届年会。回来后我们创?了首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那是199410月,在上海影城举行的,国内外的400余名代表参加,刘老在会上发表了‘质量管理和市场经济’的演讲。这之后,我?先后举办了八届国际质量研讨会,刘老是‘八届会议,八次演讲’。他的演讲总是紧扣主题,极有见地。刘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前瞻性的视角,赢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1999年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刘老正好从岗位上退下来了。当时我们专程赴北京请他出任上海质科院首席研究员。他欣然接受,我们非常激动,但他谦虚地说,愿意为上海质科院发挥余热……”

“当时,我国即将入世,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开展了‘21世纪上海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战略研究’,其间刘老做了许多指导,并指点我们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申请项目。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批准‘WTO环境下我国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课题立项。历时3年后,此项研究成果结集在《质量竞争力》专著上。《中国质量报》做了深入的报道,文中引用了两位院士的评价。一位是郭重庆院士,另一位就是刘源张院士。刘院士说:‘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出,是项目组针对我国‘入世’后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系统吸收国际、国内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是对质量管理理论和竞争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质量工作者对质量事业的贡献。希望项目组在理论发展和成果转化上不断深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刘老不仅关心上海质科院的业务发展,他更关注培养人才队伍的成长。上海质科院专门组织了‘刘源张团队’,先后聚集了十几位硕士、博士,很多人住在我们那幢简陋的宿舍内,而刘老不避辛劳,常常与这些年轻人同吃同住。要求研究人员下企业,接地气,到基层去解决质量的实际问题。他要求年轻人:首先,要学好基础知识。第二,对工学要有了解。第三,要有语言、逻辑的基础。字要写好,文章也要写好。要学好外语。还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刘老最关心企业质量管理情况。在上海期间,他与企业的互动最多。质量奖企业,与我们建立质量创新基地的企业,他是一定去走访的。20123月,他去走访上海外高桥第三热电厂时已经87岁。他鼓励企业:质量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带领企业,继续走好卓越绩效之路。他还说,‘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要创造出来,别人没有想到的质量我们制造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在上海期间,刘老曾就质量管理先后发表过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充满真知灼见,有的观点甚至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如他认为: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质量是技术工人制造出来的。他尤其重视‘高级工’。刘老认为,诚信是质量的基础。一些质量问题,是诚信缺失造成的。‘本来这些都是质量管理前提的概念,不属于质量科学研究的对象,现在成了质量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想法应对的课题。’他提出:‘管理就是改变这些不良习惯’,‘中国管理学需要注意研究五个课题,第一个就是责任与诚信问题。’在2005年第五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刘老提出‘1个百分点的抽样不合格率意味着近150亿元的浪费。’主流媒体都做了报道,人民日报直接将标题制作为‘质量价值几何’。这以后,刘老的这一观点被界内普遍认可和引用。”

唐晓芬最后说:“刘院士在我的心目是无价的,他的精神财富、人格魅力、谆谆教导将伴随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应用到老,创新到老”

国务院参事张纲说,虽然他正式接触刘老是在2008年,但刘源张院士对他的帮助是巨大的。在《质量发展纲要》的制定过程中,他曾三次登门求教,刘老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刘老说的:通篇都要有创新,不能躺在《质量振兴纲要》上睡大觉!”

张纲说,我早知道刘院士,但真正向他学习、请教是2008年我担任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才开始的。今天我要讲一件我自己亲身感受的事。

“刘院士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应用到老,创新到老。我2009年受命组织中国第二轮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制订,但我不懂质量,非常困惑。我就请教刘老,中国的质量振兴纲要到质量发展纲要的发展,我最该写入的是什么?刘老那时候教给我的很多东西,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告诉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不能停留在《质量振兴纲要》上。当时和我一起去的还有几位同事,刘老和我说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了,应该有针对性的质量发展纲要。当时对我最大的震动是,刘老说中国政府对质量重视不能停在口头,你们要注重实践,而且和我讲要把工厂管理等微观的管理引入国家的宏观质量管理。宏观管理在质量发展纲要上要有足够的分量,他当时和我说两句话:第一是中国自己的国情决定,中国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注重宏观质量管理,现在宏观管理的理念都没有形成,不要说实践了;第二点是不仅要认识上,操作上也要上去,比如说质量宏观管理的评价有没有指标,能不能实践。这在我印象中太深刻了。”

“刘院士特别严谨,作风特别务实,要求也特别严格,对后辈的帮助既细致也热情。刘源张院士走了半年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不仅仅是精神留下来了,他宝贵的人品也留下来。他作为中国质量之父,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中国质量管理创始人,为唤起全民族的质量意识起到的作用,特别是他把美国和日本的质量管理带进来的作用,影响现在也必将影响未来。每一个人都会逝去,但留在世上的东西如果是属于国家的、社会的,那就是永恒的。”

原国务院参事郎志正说,刘先生首先是个爱国的人,他对质量、上海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朱   基总理任上海市市长时说的:“质量是上海的生命”。刘先生把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引入到中国,更重要的是结合中国的国情,结合中国的特色搞中国的质量管理。他倡导要第一把手管质量。他也非常重视和基层的接触,反对有些教授空谈理论。他非常关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重视班组活动,认为这是基层的,最基本的活动,一定要重视。他还非常重视对后辈的培养,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他是中美质量的桥梁”

沃森院士说,刘源张院士是中美质量的桥梁,他最大的贡献是将国际质量管理介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沃森院士对刘院士的为人也大加赞赏:“身为长者,当年我演讲时他还帮助做翻译。”沃森院士说:“刘源张院士的一生很传奇,是不可复制的。”

郭位校长对刘老的评价是“他不是个重形式的人”。他很早就认识刘源张院士,是在日本的横滨。刘院士在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又到东京大学打下机械工程和数理统计的底子,后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运筹学。“他只要提交博士论文就是博士了。但他却跑到斯坦福去听格兰特教授的质量管理。他是有学问不在意学位,与很多中国人不同。”

查尔斯院士对刘院士重视一线员工印象深刻,他总是热情地将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传递到一线基层。“在他的感召下,我也开始对一线的员工给予更多的关注,也与一线的员工有了更多的交流。”作为亚太质量组织负责人,查尔斯院士宣布了亚太质量组织的一个决定:建立一个以刘源张名字命名的亚太质量奖,专门用于奖励一线卓越员工。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上海日用友捷马宝发总经理等,都在会上发言,抒发了对刘老的敬意。刘源张院士的女儿刘明说父亲是一个“有你在世界变得更好”的人,“他将国际质量管理带进了国门,今后大家要完成的是将中国质量带出国门。”

 

“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最后,上海市政协周太彤副主席对刘源张院士的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称他“不仅是中国的质量大师,还是一个世界的伟人。”

他说,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座谈会,用追思的形式来畅谈质量工作的发展。唐院长的报告全面回顾了刘院士在上海的工作,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全的资料,不仅使我们更加崇敬这位长辈,也使我们感到刘院士不愧为当代中国质量界的大师,他的一生是富有价值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是20041月作为市政府分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在参加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时结识了这位长者。我们交流过几次,每次都有收获,得到刘老的许多点拨、教诲,甚至是提醒。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和我谈到:重视质量工作是中国进入WTO后,必然要迎接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要产业升级,中国企业界、经济界,整个社会发展要跨过质量管理这道坎。对他的这番质量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关系的表述,我非常认同。他认为质量问题在中国需要有领头部门、领头城市,上海有比较扎实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的管理基础,还有朱镕基市长倡导‘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他认为在上海率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可能的。”

“上海能够邀请到刘教授,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和上海城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上海的产业要升级,必然需要迎接这样一位大师来上海帮助工作。上海不仅在制造业上要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刘老还希望上海在未来服务业的管理中突显质量管理。当时刘老还提议在商业、金融业、以至会展业都能建立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现在回头来看,刘院士的眼光是非常超前的,他当时讲的产业升级就是现在提倡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他讲的服务业就是当今上海整个城市结构调整、转?升级的转轨方向。他还和我谈到,质量管理应当在中国全社会倡导,就像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质量问题要从小抓起。我们听取了他的意见,提出上海要确立‘大众质量观’,仅仅由企业抓质量不够,还要全社会人人讲质量。当前,质量工作最主要的是抓好‘第一把手’,中国当前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关注政府自身,当政府自身管理到位,凡事重品质了,相信我们企业不缺对质量的积极性、社会不缺对质量的推崇。”

“我在工作中确实得到刘院士很多的帮助,其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刘老的建议下,我们上海创建了‘市长质量奖’,因为他提出了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政府、在‘一把手’。我们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市长质量奖’,而且制定了专门的政府评选及颁发的规定。2008年市长质量奖正式颁布,现在每年都有两个奖项,一个奖励企业,一个奖励个人。我想这些制度的创立、实践的推行、成果的传播,包括大家对质量的认同,其间隐含着刘院士对上海工作的鼎力支持,刘院士功不可没,然而他更多的是留给我们对质量工作孜孜以求的精神财富。”

周太彤副主席最后说:“一代伟人,一代大师逝去了,相信他倡导的这些理念、精神、学识、方法一定会为上海未来的发展所受用,一定会帮助上海在未来的转型中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