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科创中心”,推动“三个转变”(2015年第7期)
本刊记者 晓 真 / 文
7月2日,2015年上海市质协会长工作座谈会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贯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参加会议并讲话。
“中国制造2025”促振华品牌再升级
“中国装备走出去,很重要在质量、在品牌。”上海市质协副会长、上海振华重工副总裁黄庆丰作为“东道主”,率先作了交流发言。
他说:“去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希腊,在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在振华重工制造的集装箱起重机下发表演讲,还听取了振华重工总裁宋海良的汇报,勉励振华重工要继续为中国制造争光。”
据悉,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港口,被称为“欧洲的南大门”。中远集团于2008年中标该港集装箱2、3号码头特许经营权。两个码头包括11台岸桥、16台场桥在内的所有港机设备均来自振华重工,而且是目前欧洲集装箱港口中最先进的设备。其中,3号码头的5台双起升岸桥与同类型岸桥相比,其外伸距大,工作效率高,5台同时装卸可达到24小时内4000至5000个装卸箱量,能装卸已经投入使用的马士基3E级集装箱运输船。
“今年6月,市委书记韩正访问欧洲,出席上海联合德国汉堡、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的‘创新合作伙伴--上海•汉堡商务论坛’和‘创新合作伙伴--上海•安特卫普投资贸易论坛’,我们也受邀参加,还受到韩正书记接见。韩正书记还与德国汉堡市市长等一起,共同见证了振华重工与汉堡港签署3台岸桥采购合同签约仪式,以及与德国西门子签署的技术合作备忘录。”
其间,举行了振华重工欧洲采购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人们对振华重工的“自动化码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现在全世界的码头都在升级,一方面起重机要变大,另一方面要变成智能化,自动化码头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中国装备走出去,中国自动化码头走出去,是一个继中国高铁之后的新亮点。”
黄庆丰向大家介绍了振华重工的六点打算。
“第一,我们想通过贯彻《中国制造2025》,通过国内外合作来改进质量。在工业4.0的时期,我们必须提出自己变革的目标:必须实现从‘产品到精品的改变,从卖硬件到卖软件的转变,从卖装备到卖系统的转变’。总之,抓住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让中国的装备产品走出去,我们一定要进行一个大的转型。我们瞄准了国际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先到国外再到国内,先到欧洲再到非洲,我们通过品牌效应,连续17年占据了港机设备占有率第一的地位。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向全球88个国家提供了6000多台装备,每台装备大概1亿元左右,占据世界75%的市场份额。今年我们的产值是280亿元。
“第二,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创新,在装卸集装箱领域我们不断开发新装备,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比如我们首创的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提高效率50%以上。第四代全自动化码头,在厦门港成功后,已经签下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 World),以及以新加坡的港口,接下来还有上海港、天津港……
“第三是严控产品质量。我们的焊工在国外比赛拿了全世界第一名,我们有一个4000人的焊工队伍,都是拿国际证书……
“第四是把售后服务当产业来做。全世界有88个国家有我们的产品,我们围绕起重机进行零配件的销售、改造、维保,有1000多人在海外做维护工作……
“第五是集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人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拥有设计人员3000多名,还引进了很多国外高端人才,如一位在美国搞结构设计的顶尖人才,一位来自荷兰的服务管理专家。这么多产品数据在国外,我们要利用好大数据研究全球起重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更好的服务,向‘创新+设计+制造+市场+服务’发展……
“第六是传承振华精神,树立企业自己的道德标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重然诺,懂感恩,关爱员工,造福社会……
“振华重工培育了ZPMC这个民族品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欧洲90%的码头采用了我们的产品,美国现在码头100%采用了我们的产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码头上做‘制造业回归’演讲,要把起重机上的ZPMC品牌标识遮起来,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好一阵风吹过,布下露出了ZPMC……”
品牌建设,有个管理质量问题
上海市质协副会长、海立集团董事长沈建芳在会上的发言,没有直接说海立品牌的打造,重点放在了中国品牌怎么打造,上海品牌怎么打造,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管理质量问题,凸显了这位会长对做大中国品牌的思考。
“中国品牌有三种类型的企业。第一种是垄断型的,如中国的三个电信、‘三桶’石油、三大航空、一个高铁、一个电力,基本上都做得好,特别是高铁。第二种是市场型的,如家电行业,有三个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格力1200亿元,美的1400亿元,海尔2000亿元,已经是世界销量最大的三家企业。如我们海立,属于家电零部件企业,虽然销售额不到100亿元,但销售量是世界第三了。所以中国家电行业完全放开,也搞得好。比较尴尬的是半保护半放开的,如汽车行业50%受保护,属于有限保护,上海一个大众,一个通用,但真正的中国品牌都比较艰难,说明中间有限保护的没做好。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上海品牌怎么搞?讲讲我在八佰伴买德国啤酒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非常好,德国啤酒也很好。我在八佰伴买德国啤酒,感觉还很便宜。但到底是哪个牌子的德国啤酒好,我一个都想不起来。想得起来的德国品牌要么是奔驰、宝马,要么是西门子等。但其实德国啤酒都很好,是个综合的质量概念。刚才唐会长也说,德国啤酒百年前生产时,就制定了‘纯自然’等标准,所有的啤酒生产商都遵守,整体质量好。所以上海品牌怎么搞?不妨想一想上海品牌的质量应该是什么概念,要把整体的上海的综合质量形象树立起来。我们在谈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也是研究如何把品牌真正做好的时机。
“第三,就是怎么搞好产品的质量管理。我自己的体会是,互联网时代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我经常自己开车,有时候让人代驾,结果发现,他们将代驾人员管得很好。我倒有些不解了,我们这种管公司管车间的人,人员天天在眼皮底下,管人、抓质量却很难。原来他们有一套互联网的管理方法,如代驾司机把车开到我公司,会问我要不要倒至车位;开了多少公里,还请我给他一个评价等等。这种方法,将散在全上海的代驾司机都管理起来了。受到启发,我们最近车间也在推APP,很适合对年轻人的管理,下班以后,每天的考评直接在手机里出来了。现在产品的质量,实际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去研究、探索对人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管理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管理的水平。”
对沈建芳的发言,大家很感兴趣,但更感兴趣的是海立在印度开工厂,问了他“印度制造未来对中国制造是否会形成挑战”的问题。
对此,他表示,“印度制造”已经积聚了能量,体制也有活力,未来制造业会发达。而且,印度人心态很好,安心、认真,不一定要靠制度、设备去管理。他到印度车间去查看质量报表,填得工整、清楚,可见“印度制造”势头不可忽视。还有一个,劳动力成本低。如果上海劳动力成本算100%的话,那么印度仅为29%~30%。所以,上海制造一定要走高端的、高品质的,要探索怎么去树立好品牌。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品牌和质量
上海市质协副会长、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则从消费者的角度,谈了对品牌、对质量的看法。
她说,我们看品牌、看质量,更多地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上海市质协一份报告也分析说,消费者选择产品,更关注的是质量、安全这样一些因素。譬如消费者反映手机照片质量不好,厂商会拿出技术数据,证明这种手机成像技术很先进。那为什么消费者感觉质量不好?其实是有其他原因的,比如安装太多的软件会影响了容量,进而影响成像质量。那么消费者能不要预先安装的一些软件吗?居然很多预装软件是不可卸载的。
她介绍了上海市消保委选取了消费者投诉集中和市场占有率大的19个手机品牌,每个品牌随机选取1款市场在售的手机,就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内存缩水、软件异常等热点问题,委托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开展了测试和对比的情况。“比较试验结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手机行业的看法。此外,某些软件还存在恶意吸费、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所以我们就对预装软件超过了40个的两款手机提起了?益诉讼,这也成了国内首例被受理的消费维权公益诉讼。”
“其实现在消费者关注的点越来越多,关注品牌、质量、安全,等等。如辐射问题,如家电上门安装要预约等,自行打开包装质量问题概不负责等,以前连带的电源插座现在要收费等。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也会促进质量提升、品牌建设。”
创新与思维模式,与未来质量息息相关
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在会上主要介绍了上海市质协代表团参加2015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和欧洲质量组织第59届年会的情况。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创新、激励;头脑、思维。
她介绍,5月4~6日在美国举行的2015年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主题为“通过创新、激励和领导力来改变世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管理者、专家和质量同行参加。6月10~12日在希腊雅典举行的欧洲质量组织第59届年会,主题是“质量是一种哲学,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也很多。
她认为,这两个会议都凸显创新与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如美国会议的关注点是:(1)创新:研讨内容涉及利用质量为未来开发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质量和创造力如何交融、培育创新思维的环境、创新工具等方面。(2)领导力:研讨内容涉及创造/维护质量文化、沟通、质量专业化发展、推进质量等方面。(3)风险与变革:研讨内容涉及变化的风险、质量文化和变化、策略和智能风险、降低风险等方面。(4)质量技术和方法的实践应用:研讨内容涉及质量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技巧和秘密、质量基本原理、非传统设置下的应用等方面。(5)质量的未来:研讨内容涉及21世纪,质量专业未来的机遇、全球化和质量工作、质量原理、质量工具和方法如何调整以适应新技术及独特的应用机遇等方面。欧洲会议的关注点是从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重视质量,既有经典的理论,也有一些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前瞻性的创意和新的实践探索。
她介绍的“质量的未来”研究及12位顶级质量专家撰写的“2015质量未来报告”,令人关注。
“21世纪,全球供应链呈快速形成和发展态势,随之产生的是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解释和利用非常重要,也相当迫切。因此,现有的质量工具和方法必须要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朝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方向演进……未来质量工作很可能完全不同于原来传统的质量工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创新速度将越来越快,创新成本将越来越低,人人都可以创新,有了创意,通过3D打印机马上就能实现……顾客之声将高于以往任何时候,人们自发地在各种媒介上发表评论,顾客之声不再只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而是在各类媒介上随处可得……不再局限于‘抽样’,大数据技术和方法的即时分析大行其道……”
消费升级,带来制造业最大机遇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在会上讲话。她认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必须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最大机遇,以企业家创新为核心,实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她说“协会上半年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服务企业相关工作也做得非常好”,并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谈了五点研究思考。
第一是研究制造业在上海城市转型中的相关问题。现在服务的比重上去了,产业结?正在优化升级。我们在研究世界各发达国的产业结构中发现,各发达国始终把制造业当成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所以上海要不断优化和提高制造的能级,保持一定体量的制造业比重。
第二,我们也在研究上海制造业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下来最大的机遇应该是我们国家的消费升级,从日常消费品到高端的奢侈品,高端领域还是缺少自主品牌,这块也是中国制造未来向中高端迈进必须走的。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如何把上海质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品牌去塑造、打造。从挑战来看,最大的挑战就是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以及印度这样的国家的制造业崛起。
第三,我们在研究新一轮发展下的制造业的内涵。我们感觉未来制造业应该是制造加服务,使新的制造业在上海有比较好的发展环境,这也客观上反映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如何评价制造业的后劲。在新的形势下,制造业已经从原来的设备厂房增加了三个新的内涵,分别是研发投入、信息数据库投入、品牌投入。这四个方面将被作为未来制造业评价的指标。
第五,是制造业的结构。过去五年上海制造业产值较2010年下降了10%,一方面是代工的转移,另一方面从整体看制造业用于研发、品牌的投入也是偏低的。在产业转型中,上海制造要向智能制造转型,上海产品要向上海品牌转型。
转型中,除了科技创新外,还要有分享经济。创新更主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分享经济的理念,这会影响到未来整个产业链。上海无论是产业的品牌还是创新经济的发展,最为核心的是企业家的改造,对企业家文化的塑造。
在上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人才队伍建设是独立的专题。要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人才是最核心的元素。必须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最大机遇,以企业家创新为核心,实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上海市质协顾问钱仲裘,副会长陈美德、季飞、吴文、王路,以及市质协秘书长金国强、副秘书长蒋曙东等人也参加了会长工作座谈会。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上海市质量协会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获奖名单的决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拟授奖名单公示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