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质量杂志

成功而精彩的质量盛会(2015年第11期)

作者: 发布日期:2015-12-08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唐晓芬 /

 

金风玉露,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质量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企业界的杰出代表,大家济济一堂,围绕“创造共同繁荣的质量时代”的会议主题,分享最新质量研究成果,交流最新质量实践经验,探讨质量未来发展趋势,畅所欲言,观点碰撞,迸发出无数灿烂的思想火花。

现在,我受大会组委会委托,对本届大会进行总结。

 

一、大会回顾

本次会议由亚太质量组织主办,上海市质量协会承办。大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国务院参事张纲,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许增德,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马思宇,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生飞,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小路、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沈伟民副局长、国家认监委认可部陈悦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大会。

本届会议得到国际质量界的鼎力支持。国际质量科学院、美国质量协会、德国质量协会、欧洲质量组织等国际质量组织的领导和专家到会致辞并做了精湛的演讲。

此次会议也得到了国内外学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让•哈维,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苏朝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华为公司副总裁李刚,海尔集团副总裁任贤全,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上海海立集团董事长沈建芳等,都莅临大会作精彩演讲。

本届大会,堪称泛太平洋的大聚会,共有来自美国、德国、芬兰、俄罗斯、日本、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中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质量界、学界、企业家代表参加。

这一届会议,不但有主会场的14位嘉宾的大会演讲,还有40位专家在会场内外的论坛发表演讲和专题讲座。大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投稿97篇,经专家评选,40篇论文入选发表。卓越企业CEO论坛,质量创新论坛,管理体系发展论坛,公共服务论坛,以及中德质量发展论坛、创新战略、中小企业集群管理、大数据背景下质量统计技术、复杂服务等专题讲座等,都得到了听众的积极响应,反响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设在振华重工的卓越团队交流比赛,迎来了亚太地区38支团队角逐打擂。这是技术、管理的交流,更是团结、友谊的聚会,为本届会议增添了欢乐和活力。

大会之前,国际质量科学院在上海举行院士会议,16位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出席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组建“国际质量科学院(中国)”的动议,并进行了揭牌仪式。“国际质量科学院(中国)”的成立搭建了国际质量科学院与中国、上海质量组织、企业和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平台,将有利于推进质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令人难忘的亚太会议全球卓越奖晚会盛典,是欢乐的海洋。本届会议共颁出24个全球卓越奖,其中4家属于“世界级”。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获奖,更多的企业加入追求卓越的行业!

 

二、会议观点

在全球经济愈发严峻和复杂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影响愈来愈广的今天,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是当今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全球的共同愿望。

在此背景下,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质量工作的重要使命,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共识。

一是构建全球质量治理体系,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是国际经济社会繁荣共生的根本要求。

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社会、经济、贸易的交流融合,新技术、新模式的层出不穷为全球质量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和民众对政府亦有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

国际质量科学院理事长加纳克•梅塔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服务,使质量服务于人,造福后代。

国务院参事、IAQ院士张纲介绍了中国面临的质量形势与发展前景,提出质量升级的战略举措,其中强化质量治理,开展全球合作是重要内容。

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介绍了上海打造国际质量高地的战略框架,提出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上海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深化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许增德提出中国认证认可事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指出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际质科院顾问院士郎志正提出在快速变革时代,要突破标准的基础作用,强化其引领作用,政府可以将引领性标准作为产业升级的有效工具。

二是强化质量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是维护持续繁荣的永恒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将质量创新作为推动新技术革命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国质量协会会长乌多•汉森认为德国工业4.0中,质量创新是重要内容,企业所有的数据都是质量数据,必须学习把大数据变成“智能数据”的能力。

清华大学质量与可?性管理研究院吴甦教授指出中国高铁的成功在于系统集成创新,创新成果要靠产品标准和质量体系保障,中国标准是中国制造国际化的关键。

海尔集团副总裁任贤全让与会代表分享了海尔互联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体验,打造无缝化、透明化、可视化互联网质量的实践。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责任担当是繁荣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途径。

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共同满足公众更高的质量需求。

马来西亚KPJ医院的默罕默德先生让与会代表分享了医疗领域以高质量服务满足每一位相关方利益的经验。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刘越提出了集事业、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经营理念下质量管理创新理念。

上海质科院院长金国强和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主任蒋曙东介绍了中国华东地区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经验,提供均等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质量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

四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融化信息化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要素。

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深度融合为特征的工业革命4.0正在发展,整合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人工智能将扮演重要角色。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与世界科技、组织和经济要素的发展相适应,提升质量效益,提高企业价值。

美国质量协会创新分会主席彼得•梅瑞尔通过详细介绍新版ISO 9001中的条款变化,要求全球组织对管理体系的建构及持续有效运营、过程的优化提升、体系人才的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实践。

亚太质量组织新任会长哈内克•辛格先生,从卓越绩效的角度与ISO 9001新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有效实施新版ISO 9001管理体系有益于追求组织整体绩效。

ASQ检测分会主席西泽尔•韦德则讨论了如何在互联网上选择可信任的、信誉高的计量信息。

上海市电商行业协会张承鹤秘书长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王金德主任关于电商标准化和服务认证的演讲介绍了“互联网+”服务认证新探索。

通过扬子江药业集团质管部部长杨蕾的经验分享,我们看到扬子江特色创新施行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在制药行业具有可推广的标杆示范作用。

五是追求质量卓越,培养核心能力是建立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必由之路。

全球经济发展仍面对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企业竞争压力加剧。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追求质量卓越、提升质量效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始终是组织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在市场屹立不倒的根本因素。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人东让与会代表分享了集团基于质量文化,通过质量技术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标杆对比等实现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循环改进、逐步提升的经验。

斯里兰卡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普瑞巴斯•克莱汀让与会代表分享了斯里兰卡电信通过“坚持战略规划导向、顾客导向、员工导向”成功转型为高绩效组织的经验。

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总经理吴英姿介绍了运用网格化管理、服务接触管理和服务痕迹管理等方法,有效解决不同阶段电力供需矛盾实现电力卓越服务的经验。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曹秀敏认为,品质、创新、服务、标准、品牌是江苏阳光每个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是打造和谐质量伙伴关系,重视客户体验是建立新型企业生态的基础支撑。

“质量时代”,是经济和社会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时代,是全球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背景下,共享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打造和谐质量伙伴关系,建立全产业链上客户优先、资源共享的质量新生态将推动全球性企业内生式发展,合作共赢,确保最大化客户价值、市场价值。

华为公司副总裁李刚让我们憧憬万物互联的时代场景,强调联接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全球发展的新生产要素。而客户需求将深入推动互联发展,引领市场方向。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伟就向我们展示了以客户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协同供应链企业共同进步,构建合作共赢格局的典型案例。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质量与创新运营总监卓建洲介绍的首个中国汽车市场O2O电商平台--车享平台也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汽车消费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关注客户需求不仅仅是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的追寻方向,服务行业也同样如此。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让•哈维教授就以医疗服务流程为例,向我们讲述了供应链复杂服务的环境下强调融合顾客体验所呈现的新机遇。

七是不断拓展未来质量的深度和广度是质量时代实现共同繁荣的基本保障。

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复杂变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变革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亦在不断拓展,开放的全联接世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创造共同繁荣的质量时代奠定了理念、技术的坚实基础。需要我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进一步探索、创新全球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融合资源环境、公平和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等多元要素的质量管理新形态。

美国质量协会会长派翠西亚•隆德带来了美国质量协会的最新成果《2015质量未来报告》,站在面向未来的视角,生动地诠释了未来质量在领导力、互联网和安全性、全球航空航天、制造业和下一代信息安全、城市规划、医疗保健、教育、能源、客户体验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立足能源领域定义了质量的价值,强调能源的未来是质量的未来,是技术的未来。

智利卓越经营中心总监豪尔赫•罗曼博士描绘了团队形态下深化质量内涵、构建质量文化的路径。而随着质量外延的边界无限拓展,大数据环境、清洁能源、服务经济等各类形态与质量建立了有机联系。

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苏朝墩认为质量统计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可较为精确地辨认顾客的声音,执行预测分析,将积极推进质量改善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会议感受

本次会议的召开恰逢《中国制造2025》蓄势迸发、“十三五”蓝图呼之欲出的重要时期,大家共聚一堂,共商质量,激动而感慨。

这是一个迎接质量时代的盛会。600余位中外嘉宾、代表围绕“创造共同繁荣的质量时代”主题深入交流、广泛探讨,达成了多项共识,质量时代的特点、内涵逐渐清晰。我们从提炼的大会主要观点中可以发现,本届会议顺应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追寻全球化背景下共同繁荣的质量脉搏。

这是一个描绘质量未来的盛会。新版ISO9001规划了未来质量管理的总体框架,提出了组织质量治理的方法路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不断涌现的新理念、?举措,即向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共同繁荣的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工具。

亚太地区经济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互联网发展,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调整,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共同繁荣的质量时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站在新的起点上,本次会议对于质量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质量发展的历史上将留下灿烂一页。

 

(作者系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本文根据会议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