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质量杂志

2016.4卷首语

作者:泰安 发布日期:2016-05-04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泰安 / 文

 

我们当前面临新一轮的供需矛盾,矛盾焦点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提高供给质量,使供需关系在更高质量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

提高供给质量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有效供给;二是要优质供给;三是要创新供给。有效供给,就是要符合、满足顾客的需求,坚持适销对路,坚决清除低质产能和库存;优质供给,就是不仅满足一般的需求,还要超出顾客期望,给消费者以“质量红利”和“质量溢价”,使消费者有更强的获得感;创新供给,就是要不断自我突破、引领潮流,不断解构和重建原有的供需平衡,不断推动质量卓越。

提高供给质量,首先要从制度供给入手,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质量安全底线好比数字“1”,离开了它,后面加再多的“0”,也是做无用功。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往往有些不法企业突破了底线,极大损害了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质量信任。信任好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建立很困难,代价巨大,而要打碎它,仅仅需要随手一拨。因此必须严格质量安全的立法、执法,加大违法惩戒力度。

提高供给质量,要重点考虑提升标准质量。标准从功能上看是判断质量高低的依据,从性质上看是技术性法规,是协调匹配需求侧和供给侧关系的最佳手段,在国家综合治理体系和市场秩序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国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德国标准,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制定的标准几乎涵盖所有领域,且绝大多数为欧洲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许多标准甚至以立法形式得以固化和加强,如其在1516年颁布的啤酒《纯净法》规定,酿造啤酒只能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4种原料,维护了德国啤酒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声誉。中国标准的先进性、权威性、影响力还需要大力提升,只有一流标准才能产生一流产品和服务。

提高供给质量,还要重视发挥好质量专业机构的作用。发达国家的质量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严密的社会共治机制,通过专业机构,协调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提升质量供给要素。比如德国质量协会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质量管理机构,覆盖大部分德国企业,在质量理念塑造、质量方法推广、质量人才培育、质量贡献奖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在供给侧方面,还要营造良性发展?环境,包括鼓励持续经营的财税政策;保障就业者权益的制度设计等。关键要使企业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动力去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让注重数量和规模的产品经济,转变为追求品质和价值的品牌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