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
《1921》在一大会址开机
2020-07-02 来源:解放日报

《1921》在一大会址开机

  昨天一大早,中共一大会址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将以这里为起点,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拍摄电影《1921》。影片讲述了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作为献礼建党百年之作,《1921》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阅文集团联合出品。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以及首度公布的演员阵容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在昨天的开机仪式上亮相。黄建新说,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领袖,贯彻传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

  历史感与青春感并重

  十年前,黄建新执导了《建党伟业》,十年后重新拍摄这段故事,让他有了更多感受。“通过几年的准备,越来越接近当年他们创建中国共产党时的人格力量。”尽管是同样的题材,电影《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921》则聚焦1921年上海发生的13个人创建一个伟大政党的故事。昨天开机仪式上还发布一组概念海报,冲破、新生、希望的主题将人瞬间拉回1921这惊天动地的一年。

  “从念小学开始就参观一大会址很多次,但此时此刻站在这里,依然感受非凡。”作为上海籍导演,郑大圣对一大会址、对上海发生的这段历史有着更深的感情。

  99年前,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正处在风华正茂、青春无畏的年纪,也因此,《1921》中的历史感、青春感并重。黄建新透露,这次的选角标准是“形神兼备”,将有50余位优秀青年演员加盟,且“80后”“90后”“00后”皆有,可以说汇聚了中国优秀青年演员的半壁江山。

  电影在开机前已经做足功课。导演、制片人为角色准备了80多本从人物传记到上海历史的书籍,还在疫情期间持续和演员电话沟通聊角色,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人物的家国情怀。“通过这些磨合,我们都在成长,这些成长对我们塑造角色极为有利。”黄建新说。

  十年前,黄轩参与了《建党伟业》,当时饰演年龄最小的代表刘仁静。“这次导演给我的角色更加复杂,我很想把这个人物的理想主义和他想建立新政权的迫切演出来,希望能感染到观众。”刘昊然今年23岁,他发现,当年参加一大的年轻人里有人比他年纪更小,“这些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中国。作为年轻演员,能参加这样的电影,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也希望能把我的青春力量奉献给这部电影。”

  再现党的诞生地文化风貌

  99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正是《1921》想传递的精神。导演黄建新和郑大圣希望通过这部创新性的献礼影片,让更多当代年轻人学习和继承这份家国担当、理想信念。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开机仪式上,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感慨,“作为中国电影人,回望99年前那个重要的转折点,讲述、传承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既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使命。”

  上海市委宣传部早在2016年就开始紧密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开展重点创作,将《1921》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影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历经4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其间市委宣传部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这些党史研究新成果、新发现,也让大家对《1921》的内容带有更多期待。在以往的影片中,王会悟只是一个打伞站在船头的女子背影,但近年来她对会议全过程的参与及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发掘出来。倪妮作为开机仪式上亮相的唯一一位女性演员,人们很容易猜到她的角色身份。“她有许多当代独立女性的形象特征,比如独立自主的思想,勇敢追爱,有责任、有担当,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倪妮说。

  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于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为还原最真实的场景保驾护航,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1921》也是上海重要文化企业阅文集团出品的第一部主旋律电影。“我们将充分调动腾讯新文创生态的力量,讲好这个极具时代意义的中国故事。”程武说。

  “上海出品”,创作者来自全国

  《1921》的开机也引发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的是讲好建党百年的红色故事,对上海文艺人来说,无论是戏曲、电影、文学、美术都是责无旁贷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说。近年来,《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一号机密》等“上海出品”红色原创舞台作品口碑、市场双丰收。作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罗怀臻认为,讲好红色题材故事,需要讲出一种时代感,通过讲好新时代的革命故事,运用新时代的艺术审美,进而种植新时代的红色记忆。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这次能够出演由上海出品的电影《1921》,再现近百年前这个城市发生的伟大事件,对我而言非常荣幸。”王仁君说,自己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和以往相比更加青春、热血,但同现在千千万万从小城镇来到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是一样的,他们敢于追梦、探寻。尽管未点破答案,但不难看出,他饰演的角色正是青年毛泽东。

  此次执导电影《1921》,除了优秀的制作班底保驾护航,黄建新还开创性加入了谍战和动作元素,他认为,这不仅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献礼片,更是一部好看精彩的商业电影。

  “在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期,上海应该有这样的一批红色精品。这批精品在上海产生并不是偶然。”罗怀臻介绍,《永不消逝的电波》尽管是上海班底,但主创人员中不少都是外地的,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海。《1921》同样如此,这部影片在上海开机、拍摄,由上海出品,但大量创作人员来自全国各地。

  上海的海派风格、创造能力和国际范吸引艺术家们汇聚于此,创作出面向市场的时代精品。正如黄建新所说,“我们有信心,拍出一个有新意的电影。”